美文网首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李春辉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22:59 被阅读60次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
    习惯二:以终为始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四:双赢思维
    习惯五:知彼解已
    习惯六:统合综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


    高效能七个习惯.jpeg

    第1部分 思维方式与原则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已

    【思维方式的力量与转换】

    要想真正理解七个习惯,必须先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
    思维方式主要是指我们感知、理解与诠释。为了方便理解,书中把思维方式比作成地图。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方式就是关于某事物的理论、诠释或模型。
    人脑中有很多地图,但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根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方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理所当然地假定所见所闻就是真实世界。
    书中提到一个试验,一个画像,有人说是少妇,有人说是老妇人。大家开始讨论画中细节,在冷静而详细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渐渐看到了另一方眼中的画像。但只要视线移开一下再回头看时,还是认为那是自己最初看到的样子,即当时十秒内看到的形象。
    其实实验说明了思维方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从这个实验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原则是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只有“灯塔”式指引人类成长和幸福的原则才是“客观事实”,是地域本身。
    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盗匪有相同的价值观,但违背了良善的原则。如果说原则是地域,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
    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不证自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高效地生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由内而外”是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后面几章先讲述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真正独立后,你就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就可以开始致力于更为性格导向 的“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四、五、六所讲的团结、合作与沟通。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它不断改进、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帮助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2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的内在动力;相反,消极被动的人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驱使。
    埃莉诺.罗斯福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对雄甘地说:”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

    【关注圈】和【影响圈】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或战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我们应该焦点放在影响圈上,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改变现状。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三类:可直接控制(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对于这三类问题,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 可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
    • 无法控制的问题: 改变面部曲线,微笑、真城与平和接受现实。
      不论是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可以改变习惯、手段和看法,而这些都属于影响圈范围。

    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任何事物的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创造。

    【领导与管理:两次创造】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是自我领导,领导和管理好比思想与行为。
    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了正确的墙上。
    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个人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改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

    人类的自我意识天赋是积极处世的基础;另两项天赋,良知和想象力则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发扬积极精神,施行自我领导。
    想象力能让我们在心里演练那些尚未释放的潜能;良知能让我们遵循自然法则或原则,发挥自己的独特才智,选择合适的贡献方式,再有就是确定自己的指导方针以便将上述能力付诸实践;而想象力、良知、自我意识的结合则能让我们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承袭了许多自他人的“人生剧本”,因此更确切一点说,我们是改写,而不是编写人生剧本,即对已有思维的转换。当我们认识到人生剧本的低劣以及思维方式的低效,就会积极地加以改写。
    当我们因袭的“人生剧本”有违我们的生活目标时,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写新的剧本,它将更为符合我们内在的价值观。
    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方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人个使命宣言】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宣言的内容与形式因为而异,以罗尔夫.科尔的为例:

    • 家庭第一
    • 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
    • 未听取正反双方意见,不妄下断语
    • 征求他人的意见
    • 维护不在场的人
    • 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
    • 利用等待时间
    • 态度积极
    • 别怕犯错,怕的是不能吸取教训
    • 多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不为下次任务或晋升瞎担心
    • 多请教别人
    • 协助属下成功
    • 金钱是人的奴隶而非主人
    • ......
      可以把个人使命宣言称为个人宪法。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
      只要心中秉持着恒久不变的真理,就能屹力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确立了个人使命宣言之后,我们就能随机应变,不必带着成见或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地给各种事物定性分类,这样自然能保持一份安全感。
    【核心区】

    制订个人使命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基本的思维方式就在这里,即我们用来观察世界的“透镜”。

    4.1一切思想的根源
    这个核心还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根源。(见图4.1)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拥用个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
    “智慧”是人为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决择的关键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
    一个人的安全感介于极度不安全和极度安全之间,前者说明你的生活被变化莫测的外力所干扰和左右,后者说明你对自己的真正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人生方向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以”社会之镜“及其他不确定的变化因素为基础,一个是以坚实的内在方向为基础;就力量来说,最低层次是成为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事事由人,最高层次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不受外人的和外界的干扰。
    【各种生活中心】

    不论你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它们对生活的各方面影响勿庸置疑。

    • 以配偶为中心
      很多配偶为中心却即将破碎的婚姻都源于一导火线,那就是情感的过度依赖。
    • 以家庭为中心
      以家庭为重的人通常会把家庭传统和荣誉作为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来源。因此一旦出现影响这个传统和声誉的改变,他们就变的脆弱不堪。
      这样的父母在养育子女时,缺乏以子女最终幸福为目标的情感自由和力量。
    • 以金钱为中心
      假设以酬劳和薪水获得安全感,变数太多,任何一个闪失都难以承受。如果凭工资衡量人生价值,那一旦工资变化将不认可自己。工作和薪水本身,只能提供有限的力量和安全感,却无法带来方向和慧。这些要说明的是,以金钱为中会给我和我爱的人带来危机。
    • 以工作为中心
      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以工作为基础,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任何妨碍工作的因素都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安全感;他们的人生方向取决于工作需要;而智慧和力量也只限于工作领域,无益于其他生活领域。
    • 以名利为中心
      靠名利和物质来肯定自己我的人,必定终于忧心忡忡,面对名气、地位和条件好过自己的人就觉得相形见绌,面对稍逊自己的人就趾高气扬。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飘忽不定,起落频繁,却还要固执地守住自己的资产、所有物、有价证券、地位和名誉不放。难怪有人会在股票大跌后一死了之。
    • 以享乐为中心
      贪图享乐的人很快就会厌烦已有的刺激,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刺激和”快感“。长期沉溺与此,会以是否能够享乐来评价一切。
    • 为敌人或朋友为中心
      以朋友中为中心和以配偶为中心类似,都是感情上过分依赖某个人。以敌人为中心的情况相当普遍。当一个人觉得遭至某人的不公平待遇后,很容易耿耿于怀,并处处作对,这就是以敌人为生活中心。
      以朋友和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内在的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反应,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 以宗教为中心
      把宗教当作目标而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会削弱智慧平衡感。虽然宗教宣称能通过教导赐人力量,但也只是传递上帝神圣力量的媒介,并未断言自己就是力量本身。
    • 以自我为中心
      最常见的恐怖就是以自己我为中心的人,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自私自利,与多数人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识别自己的生活中心】

    我们的生活中心是以上某几种中心的混合体,依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生活中心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缺乏固定的人生方向,没有持久的智慧,也没有稳定的力量或自我评价。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由此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使人生更积极,更和谐。

    【以原则为中心】

    以正确原则为生活中心可以为发展上术四个支撑人生的因素奠定坚实的基础。原则是恒久不变的、历史弥新的,不像其他中心那样多变,所以值得依赖,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原则是理性而非感性的,因此能让我们充满信心。如果以原则为中心,智慧和人生方向的来源就是正确的地图,反映事物的真实历史和现状。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的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

    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三“要事第一”,可以让人受益非匪浅,是习惯一和习惯二的具体实践。
    习惯一讲:”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
    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的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其原则基础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现、执行和自然流露。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

    【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

    习惯三“要事第一”触及人生管理和时间管理的问题,如何分辨轻重缓急和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时间管理可以分为四个时代:

    •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签和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和日程表,反映出时间已注意到规化未来的重要。
    • 第三代理论是目前正流行、讲求先后顺序的观念。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立实现目标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第三代有它可取之处,但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惊喜的机会。
    • 第四代理论出现,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和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护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集大成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四象限.jpeg

    每一代时间管理都有各自的价值,但没有成为培养以原则为中心,关注第二象限的生活方式的工具。第一代理论的便条和备忘录不过是让人们注意紧急事务,不忘记。第二代的计划可以记录未来目标,但是只有时间适合时才会去实现。第三代尽管逐日规划,但主要强调第一、三象限事务,虽然意识到第二象限的重要性,但是无法从第三代时间管理中找到对其管理和实施的计划工具。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六标准】

    第四代时间管理,是以第二象限的事务为生活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有效地管理生活。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六个重要标准:

    • 和谐一致
      个人理想和使命、角色目标、工作重点和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 平衡功能
      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 围绕中心
      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协助你,注重于虽不紧急却极重要的事。
    • 以人为本
      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于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
    • 灵活变通
      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 便于携带
    【自我管理四步骤】

    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 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不必想太复杂,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 里需要的领域即可。
    •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 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比如你给自己定的目标之一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那就可以安排一周三到四天,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当然也可以每天锻炼,以确保达到即定目标。
    •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付诸实践】

    事先安排妥当的行事表,必要时仍须有所变更。只要把握原则,任何调整都可心安理得。
    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承认人比事重要。而芸芸众生中,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它比第三代理论高明之处在于: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第3部分 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

    【情感账户】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依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

    【七种投资方式】
    • 理解他人
    • 注意小节
      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忽视礼貌、不经意的失言等,最能消耗情感账户的存款。
    • 信守承诺
    • 明确期望
    • 正直诚信
    • 勇于致歉
    • 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无条件的付出不代表软弱。我们应该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于爱心。
      有条件的爱,往往会引起被爱者的反抗心理,为证明自己的独立,不惜为反对而反对。有条件的爱反映出爱人者不成熟的心理,表示其仍受制于对方。

    第七章习惯四 双赢思维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 利人利已(双赢)
      -两败俱伤(输/输)
    • 损人利已(赢/输)
    • 独善其身(赢)
    • 舍已为人(输/赢)
    • 好聚好散(无交易)
    【哪一种最好】

    最好的选择必须依情况而定,关键是认清形势,不要教条地把某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实际上,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
    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两败俱伤,所以我们才说,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jpeg
    • 双赢品德
      诚信、成熟、知足
    • 双赢关系
    • 双赢协议

    第八章习惯五 知彼解已 ——移情沟通的原则

    【你真的听懂了吗】

    【移情聆听】

    聆听通常有五个层次:

    • 一是充耳不闻
    • 二是装模作样
    • 三是选择性接收
    • 四是聚精会神
    • 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先诊断、后开方】

    【四种自传式回应】

    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 价值判断
    • 追根究底
    • 好为人师
    • 自以为是

    【有效的沟通】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
      子:“上学真无聊透了”
      父:“你受不了啦,觉得上学太无聊”
    • 第二阶段是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仍用左脑逻辑思维。
      父:“你不想上学了”
    • 第三个阶段掺入个人感觉,右脑发挥作用。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 第四阶段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P266-267有一段父子的对话,来举例说明如何有效沟通,先移情聆听、再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再扮演导师。

    【适时扮演知音】

    心情不好时,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听从,如果你能扮演这个角色,对方会对你毫无保留,前提必须是你真心诚意的在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人人渴望知音,所以这方面的投资绝对值得,大大增加情感帐户的储蓄。

    【表达也要技巧】

    古希腊人有一种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你的情感帐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一对一沟通】

    同别人交流的时候,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量真正了解对方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伤害,并做出回应——“你今天心情不好”。也许对方沉默,没关系,表达了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不要太过心急,要耐心尊重对方。你要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并表示理解。应该敏感而又头脑清楚,并能抛开个人经历。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敞开胸怀,博采众议】

    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这像是与习惯二“以终为始”弃之不顾,其实正好相反。在沟通之初,谁也没把握事情如何变化,但安全感和信心使你相信,一切会变得更好,这正是心中的目标。
    夫妻双方意见分歧时,也可能产生隔膜,也可能使彼此更加亲近。他们有商有量,直到找出双方更满意的方案,而且比原来的方案和妥协的办法都好的多。

    【尊重差异】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不同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全完矛盾的两种意见同时成立是否合乎逻辑,问题不在于逻辑,而是心旦使然。有些矛盾的确是可以并存的,书中提到的有关妇女画像的测验结果就已充分证明,同景象会引起相互矛盾的诠释,而且都言之有理。
    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第4部分 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人生最值得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习惯七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资产——你自己。这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如图10-1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se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