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感觉就是道开放的主观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一种人生,就要失去另一种人生的活法。那么,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
01.安逸or奋斗,都可以是幸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提出,每个人都有两种自我,一种是体验自我,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经历着的一切和正在体验的当下。另一种是记忆自我,即当我们回忆往事时,一幕幕经过整理的由自己的视角展开的画面就是记忆自我。
02.得此失彼,好纠结
如果要让你在“看电视、玩手机”与“照看孩子”中选择一项快乐轻松的事,大家应该都会不犹豫的选前者。拜托,照顾小孩子又累又麻烦,碰到调皮的分分钟把你搞崩溃,好多新手爸爸妈妈完全想“退货”。
但是,要问你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会有人回答“我一生最幸福的就是看电视”吗?相反,抚养孩子又变成父母心中最有意义最幸福的事了,类似的事情还有“高三时又累又苦逼的日子回想起来还真是充实快乐呢”!
在记忆自我中,那些让你感到人生有意义的、幸福的事在当时的体验有可能是很艰苦的、不愉快的。比如,阅读、健身等,在做的时候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但从长远来看会带给我们价值感较多的自我感受;而能及时带给我们快乐的刷微博、打王者在长远来看其实不能给我们留下什么高评价的时光,但当时的快乐也是真实的。
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只要其中的一个,体验和记忆的自我都会在生活的不同时刻得到表现。
03.真的有完美的选择吗
体验自我告诉我们活在当下,尽力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就好,颇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而记忆自我则是帮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回顾一生幸福感的依据。但是,只看重其中一方都会带来一些bug。
只强调体验自我就会掉入享乐主义,看似每天都开心快乐,但会给人一种无法抑制的空虚感,失去了自我实现的方向。贪图眼前的舒适和欢愉会滋生懒惰、拖延,会打破我们定下的许多目标,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事情。比如,学会一门语言、锻炼身体等基本无法实现。
而记忆自我也不是万能的,就好像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只在乎目的地,忽略的过程可能才是本质所在。毕竟做人无法只为了临终时回首往事的幸福感而一直活在未来的憧憬里,凡事都追寻意义是会失去很多放肆的乐趣的。
有的人为了自己长远的目标牺牲了家庭的时间,放弃了健康,到最后走入死胡同,开始逼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啥”这种让人闹心的问题。
04.没有绝对的幸福,只有动态的平衡
面对各有利弊的两种自我,也许最好的选择的方式就是平衡。不一味追求享乐,也不一味追求意义,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可能是四六开,也可能是二八,其中的关键是看你看中什么。
山东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冰,既是主持人,也是背包客,同时还是个流浪的民谣歌手,他在各种身份之间转换,体验到了不同人生带来的快乐。他说,想要感受多个不一样的人生,就要掌握其中的平衡点,不能盲目去追寻看似幸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