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蛰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今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进入了仲春的时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时节,天气很好,但有的人却会感觉到后背凉、痛,四肢凉、麻,这是因为天地间的阳气生发过快,人体跟不上的原因。因此惊蛰时节,补气非常关键。
清淡饮食 适当进补
随着惊蛰的到来,天气明显变暖,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木耳、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以增强身体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惊蛰吃了梨 病痛都远离
在山西、内蒙古等地,民间就有吃梨的习俗,意思是与害虫别离。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吃梨就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梨和离谐音,体现人们希望病痛远离身体的心愿。
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特别是冰糖蒸梨对缓解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早睡早起 去“春困”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专家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暖洋洋的阳光让人特别想睡觉,尤其是下午,工作学习的时间长了,人会感到疲乏。这个时候最宜伸个大大的懒腰啦!
伸懒腰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种组织器官,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游览春光 陶冶性情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意思是说,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在室外缓缓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
青山绿水能给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对视力大有益处,置身于山水之间,放眼望去,绿色对眼睛有良性刺激的作用,会使视觉敏锐、心境平静。
惊蛰节气至 饮茶正当时
春天里的第一杯茶,定是人人挂念的。那鲜、那甜,在记忆某处等待被唤醒。
虽然我国大部分的地区的茶树仍在蓄势待发中,但西南茶区的绿茶已经上市了哦!想尝第一杯春味的茶友可不要错过了。
春天时人容易犯春困,一杯鲜甜爽口的绿茶是最适合预防春困的,尤其是即将面世的龙井。
惊蛰是一个反映着自然规律的节气,背后更带来深刻的思考。
春天一声雷,“惊”了冬日“蛰”伏的鸟兽,唤醒了勃勃生机。养生也讲“冬藏”,就像自然万物蛰伏一样,收敛气焰,减少消耗,等待合适的时机惊鸿一瞥,重获新生。
养生如此,为人也是。不要介意停下脚步,只要准备得当,机会一到,便去施展你的才华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