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接自治区通知——各盟市迅速接转驻呼高校大学生返乡。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临河区教育局承担本次临河区大学生的转运工作。从10月27日到11月16日,历时20天,参与教职员工百余人,共接送大学生5239人。临河区教育人在大难面前把担当扛在肩上,把学生放在心中,面对危险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以敬业精神与责任担当,彰显了人民教师的本色。
本次接转大学生受到家长和大学生的一致好评。“一出临河火车站,看到‘欢迎回家’的牌子,好温暖,我感觉到自己的靠山来了”,一名返临大学生如是说。
杜逢阳副局长用手记的形式记录了本次接转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危难时刻,凝聚感动瞬间,全文如下:
疫情下的安全转运
临河区教育局 杜逢阳
10月27日,接到市局紧急会议通知,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自治区要求各盟市接转驻呼高校大学生返乡。
23:30市局2005会议室召开各旗县接转驻呼高校大学生返乡工作视频会。临河区作为巴彦淖尔市市府所在地,各旗县接转以临河火车站为中转,汽运到目的地。为了各旗县接转有序、快速调运,临河区接市局会议后,区委领导召开教育、交通、公安、卫健、疾控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席会。会议重点就转运流程、各部门职责、安全防护做了进一步细化和安排。临河区接转任务由教育局牵头,各部门联动配合,会议持续到28日4点。11:23第一列转运专列进站,时间紧任务急。为了尽可能安排到位,参会的几位局领导及工作人员一夜未眠。做方案、调人员、备物资、汇信息,精细谋划全力以赴。各学校接到人员抽调通知后,发扬了一盘棋思想,克服困难,25名工作人员10点钟集合于火车站。按照疫情二级防护要求做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大家按照站台组、乘务组、调度组、核酸组、物资组、环保组、统计组各就各位,翘首以待。
一声长笛,火车准时进站。七个旗县依次等候出站学生,乌拉特前旗接站标识牌最先映入眼帘,紧接着行李箱滑轮摩擦地面响声此起彼伏,学生按预设路线有序登车。临河人数最多、守家在地,出站次序放到最后。在目送一个个大学生被旗县接走的时候,临河那块醒目的接站牌出现在眼帘,第一列247名临河驻呼大学生来到我们面前,来不及和他们有任何交流,按疫情防控的规范流程他们被送上了预先停好的大巴车上。大家按照临河城区东、临河城区西、乡镇东线、乡镇中线、乡镇西线五条线路,247名大学生乘坐14辆大巴,在警车的开引下驶向每一个孩子家中。
送走第一列专列,第二列216人的专列于13:41进站,时间已所剩无几。按计划还需12辆车12人乘务团队,可第一批次车在第二列车进站时根本就返不回来,人员告急却抽调困难。就在大家为车辆和人员着急的时候,第二列车进站的鸣笛声已经拉响,旗县学生列队走出站口。几分钟后,临河的大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再一次来到我们眼前。好在车辆计划充足,按第一列车的经验,人员很快疏散到各个车辆,车辆启动的时候,乘务人员却少一人,没办法我把自己(现场调度指挥)放到送行车辆上。在车辆即将启动的时候,第一批次城区东线一辆车的乘务人员返回,我及时叫停车辆让他替换了我。因为老师们还没有吃饭,15点钟的时候第一批老师陆续返回,可第二批老师按第一批估计最快也得17:30才能全部返回。这意味我们中间有的人是吃不上午饭的,但他们还得继续参战。
为了缓解人员吃紧给转运带来的不便,转运组第二次向学校抽调了工作人员16名,让他们作为晚上19:14、21:32两趟列车的乘务人员。为什么一定要保证乘务人员,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必须由随车乘务人员完成点对点、面对面的签字交接,否则学生转送就没有完成。这也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减少接触闭环管理。
第二梯队教师的及时补充,为晚上212人和223人两列专列的接送挤出了空间。杨波、王胜利两位校亲自参战,郭彪、李勇、高洁、张英虹四位校(园)长现场助力增信。大家敢于冲锋不畏艰难,顺利完成当天898人的接送任务。
由于是第一天接送,很多环节和部门在安排和对接上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导致我们一位老师完成任务返回驻地,已是29日凌晨2:30。
10月29日,接转四趟专列。从28日高校发来的人员信息来看,存在很大出入。市里推送后,我们需要把临河的筛选出来,把信息有误的人员反推送,再把城区和农村的分开。只有这样,才能对车辆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为了数据精准,数据组成员一做就是一个晚上。汲取28日的经验我们将四趟列车跟车人员分成两组,上午一组下午一组,保证参战人员休息吃饭两不误。
一夜的准备,29日任务相对轻松,落地核酸检测也做了重新调整。共接学生541人,晚上最后一个送站队员于12:00前返回了驻地。
30日、31日,没有接到接转任务。大家略作调整休息,但相对封闭管理的空间还是让队员们有了些许压抑。
31日晚上8:00,市局召开紧急会议,11月1日有七趟专列返乡,要求各旗县做足准备。市局会议后临河区又做的了单独安排。根据列车时刻表1日上午四趟,下午三趟。可以说车次密集调运频繁。七个旗县接送车辆云集,会给调运带来很多不畅。临河区只能寻求新的通道,建议将火车站西出口向西通道管控形成绿色通道,将车辆提前布局停好。减少与旗县争通道,抢时间的尴尬。按前两日接送人数预估,每一列专列至少12个大巴,且上午四趟专列大巴无法循环使用,乘务人员告急。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再一次向学校抽调工作人员39人(其中高中学校每校4人)。计划设立10组核酸检测台,一上午四趟列车56人乘务团队同时待命。加之站台接站、站口人员分流、车辆人员调度、物资保供、数据统计、通讯联络、协调指挥等,工作人员上升到85人。
11月1日早上6:00,接送任务明确,七趟列车共计1412人。大家吃过早饭做了核酸,备齐物资,9:00准时出发。9:30通知的第三梯队教师已等候待命,辛国慧校长也在其中。
连续策划,周密部署。1日上午接转平稳、有序、快速、高效,大家累并快乐着,因为这些孩子就是将来建设巴彦淖尔的主力军。
晚上,19:50第六趟专列进站,可站台接站工作人员迟迟不见出来。一会儿,听到市指挥部调度车召开紧急会议,说指挥中心接到自治区协查通知,本次列车有两名同学核酸检测为“阳性”学生。列车进站学生暂不下车,等待指挥部统一调度。听到这一消息,大家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工作人员顿时安静了下来。经指挥部研究,先将无阳车厢集中转运隔离,我们有128人。疫情就是命令。我们站前做简短动员,教育局党委委员吴永宽重整装备亲自带领体卫艺副股长王小龙等4名队员走向站台,10名乘务队员依次列队等候,短暂等待,128名学生在吴委员和王股长的带领下走向提前安排好的大巴,乘务人员在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前提下,将128个孩子一个不落送上大巴车并随车送行,由警车前开后押护送到指定酒店隔离。剩余学生由专人进行集中转运。为了防疫无漏洞,我们参与护送128名学生的十位教师也一并集中隔离。
送走有阳性学生专列后,大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第七趟列车就要进站。大家的心情或多或少出现一些波动,此时最好的动员就是与大家一道不离不弃,鼓励大家继续检查装备。可当临河接站牌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大家似乎忘记了所有的顾忌。各就各位,把每一名学生送到指定车辆,并随车护送。随着车辆的启动,一种感动穿透了所有。教师这一身份,让临河有了更多的温暖。
11月2日凌晨2:30,随辛国慧校长把最后一个居家转集中隔离的孩子由核酸检测点送走后,11月1日1412人的接送任务圆满结束。
11月7日,在铁路接转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临河区教育局接到各盟市隔离期满公路返回大学生接转任务。局里再一次派出办公室主任杨春、幼教股主任杨常胜、安全办主任李健、基教股副股长张贵忠、人事股副股长温宇新、办公室成员韩志文、康冉浩七名同志对接接转,他们和铁路接站同志一样,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接下来的日子,转运任务相对轻松。但任务由开始的无疫校区过渡到有疫校区无疫片区,又从有疫校区有疫片区过渡到有疫片区无疫楼层,新冠病毒离工作人员越来越近。接转任务还得持续推进,但由于转运量明显减少,工作人员需分批次撤离。于11月13日先后撤离64人,撤离后工作人员执行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
为了转运对接毫厘不差,区委每天5:00召开各科局、乡镇、办事处及疫情防控指挥部各组负责人参加的工作汇报会。梁局长不仅亲临转运现场还要准时参会,对局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社区包联、接转驻呼大学生情况、大学生返乡心理咨询等情况做全面总结汇报。同时,对各部门提出的指导性建议及时采纳接收,为下一步工作提出科学决策,保证自治区安排盟市任务保质保量不折不扣。
截止11月15日晚上10:30最后一批学生送走,连续19天转运驻呼高校大学生返乡4816人。加之,11月7日开始接转各盟市隔离期满大学生返乡423人,火车专列接转大学生总计5239人。
11月16日集中转运任务全部结束,最后一批工作人员全部集中酒店隔离。
转运结束了,但数据统计组却把工作带到了隔离酒店,不是说他们不努力,是庞大的人员信息涉及每一个学生。包括他们的身份证号、所在学院、居住地所在办事处、社区、所乘列车、哪个车厢都要一一录入。为了数据精准往往在列车出发时高校推送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一一电话核实,电话一打就是几百个,好几个工作人员电话打到欠费,续费继续打。有时因为传送信息出入大、加之疫情不确定性,有的学生本来在回来的名单上,上车的时候取消了;有的本来不在名单上,接站的时候却回来了。同一个孩子有时电话打七八次,有一个孩子接起电话直接说:“您给我打了九个电话了”。孩子生气了,统计组不能生气,为的就是让接送严丝合缝。同时,数据组还需向市教育局、政法委、区委办、政府办、纪检委、人武部、政法委、交通局、卫健委、及时汇报每趟列车接送人数、集中隔离多少、居家隔离多少、每一批次核酸检测结果、连续十天检测情况、出现阳性病例筛查同车厢人员等等,通宵工作是常有的事。即便是隔离,他们也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台账、建立社区包联体系,4816个人,涉及58个社区、十一个乡镇都要一一对号入座,他们虽然没有亲自去车站接学生,但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他们最清楚,请记住这些幕后英雄,他们就是教育局职成教股主任任超君、办公室干部赵佳利以及八一学校刘虎、三完小王耀达、四小刘智慧三位老师。
转运工作结束了,但疫情防控还没有结束。国家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对疫情防控有了明确指向,疫情防控将面临更多挑战。政策的把握执行,防控的有效到位,将是下一步各方面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
在这里真诚感谢各位校(园)长,特别是核酸检测点田家炳学校徐晓轩校长、临河九中庞红校长,他们不仅为转运提供了场所,而且给予了周到的服务。还有虽没参战,却亲临一线给予参战队员温暖关心的临河区教育局董向荣主席、临河一中马永福校长、临河三中宋斌校长、金川学校呼成军校长、临河二小李晓丽校长、临河三小陈宏伟校长、临河四小王晓云校长、临河九小张叶青校长、曙光学校高洁校长、丹达学校吕胜伟校长、隆胜学校白莉校长、临河二幼张英虹园长、临河三幼李娜园长、临河五幼张燕青园长、爱心人士于虎,和很多默默祝福幕后给力的校(园)长。是你们的担当和大格局让此次转运任务得以顺利圆满;是你们一次次关心与慰问让团队凝心聚力温暖无比;是你们让临河教育有了更多的温度。相信有大家:临河教育必会英才辈出,硕果累累。
这些大学生是我们家乡的孩子,临河的骄子,巴市的人才,是我们家乡建设的主力军。广大领导干部,广大人民教师在危难时刻能急人民所急,为人民办实事,涌现了一批人前幕后英雄。他们不辞劳苦,不畏险阻,逆向坚守,敢作敢为令人敬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记住这些普通却又不普通的英雄!
(图为临河区教育局转运驻呼大学生返乡工作组部分成员)梁斌局长对此项工作高度评价: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千里马的征途不在庭院围栏。而党员干部工作的平台也绝不只是一寸见方的办公桌。此次疫情来势汹汹,接送呼市大学生的任务急之又急。火车站卡口又是疫情的最前线。但是我临河教育人经风历雨、担当作为、争当表率的事实,证明了我们是一支无私奉献,履职尽责的高素质团队。
逢阳同志和永宽同志带领百余名老师亲临一线,参与了二十余天的大接站全过程。其中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以及酸甜苦辣,恐怕只有他们体会的最深。逢阳同志敢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以他亲历疫情防控战斗的过程形成自己的体会,对教育系统疫情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一个很现实的课题。展示给大家共同探讨、切磋,合力推动临河教育事业的进步。
时隔三年,疫情还在我们的身边肆虐,但因为有这些逆行者的一次次冲锋陷阵,才有我们这一次次的有惊无险,他们所有的努力,无非都是为了让我们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彻底打赢疫情阻击战?切实将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俩手抓”落到实处。这是这个时代给与我们教育人的新型课题,杜逢阳副局长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疫情下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临河区教育局 杜逢阳
2020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以来,疫情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影相随。一定程度上,疫情干扰了校园原有的状态和秩序,学校如不能科学应对必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甚至会元气大伤。现就一些做法和大家共享。
一、防疫首当其冲,与安全工作齐头并进。过去我们常说:“开门三件事,首先问安全”,疫情来袭的校园,防疫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校长要扛起防疫第一责任人。疫情下的学校,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师生的安全健康就没有教育教学的有序开展。校长作为学校负责人,指向的不仅是责任,还有工作的风向标。过去人们说校长的喜好决定老师的喜好,言外之意就是上行下效。但作为校长,以下三点防疫工作缺一不可。
1.数据要清,底数要明。校长对于学校人数一定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心中有数是对数据精准掌握,不是几百多,也不是某某知道了,是校长要做到一口清。校长清楚了副校长就清楚了,副校长清楚了相关人员就清楚了,全校一个数据,而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数据。数据统一了,一盘棋的思想就确立了。有了一盘棋的思想,凝聚力便会随之而来。
2.制度要健全,措施要有力。两案九制是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需与时俱进及时完善。特别是对及时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等,学校的两案九制要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及时更新,与之高度契合。制度源于实际且高于实际,源于实际是指一校一案、一校一策,高于实际是指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好的制度一定会有好的执行力,但好的制度一定要让框架内的人知晓领会,执行力才会约定俗成。否则,制度只是一纸档案。有时我们纳闷该有的都有,该说的都说了,但还是出现了漏洞。原因不是制度出了问题,是这么多制度压根就有人看都没看过,更别说熟悉和领会。所以制度关键不单单在于制定,更关键的是要知道制度面对谁、适用于谁、谁去执行。
3.思路要清,做法要明。疫情下的学校,开学是不确定的,停学也是有可能的。面对学校开停起落,防疫都是关键节点,要有明确的思路,完善的做法。开,哪些人开,这些人底数清吗?信息明吗?他们如何进校园、进来校园的流程是什么,停与开需要细心琢磨、用心考量。
(二)要把疫情防控和学校工作科学融合。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防疫已不是学校工作以外的工作,防疫已经融入了教学。因为疫情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影响课堂质量。把防疫纳入工作考核甚至教学考核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管理就会不畅,老师就会情绪化,任务难于安排。大家都有一种惯性思维,老师就是教学的,教学以外理应两耳不闻,可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很难让我们独善其身,因此要做好防疫与教学有效融合,防疫与教学两手抓。
(三)抓住常态安全,应对次生安全。常态安全我们有规划、见计划,大家耳熟能详轻车熟路。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校园安全“二十六防”、“一号检察建议”等安全工作,在用好“1530”教育模式、“三七”跟班制、应急演练的前提下,保持不松劲不歇脚,坚持日排查周总结月会报,常态安全工作必会常态安全。这里提到次生安全是指疫情来袭的校园打乱了原有的常态,产生新的安全隐患。比如居家的消防安全、坠楼安全、用电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离开校园的交通安全、疫情风险安全等,都是安全不可忽视却又鞭长莫及的。如无应对策略,必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应对从容,安全无忧。
二、教育教学科学谋划,积极应对。疫情来袭,校园开开停停,停停开开。科学的体系,传统的做法被打破,教学质量面临极大挑战。怎么办?放任自流不可取,随大流不可取,等待观望不可取,唯有积极应对。
(一)把握疫情形势,线上教学大计划小安排。统筹考量学校年计划的前提下,根据校情学情做灵活安排。把会议开到线上,把研讨开在线上,把共识统一在线上。精准定位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科学考查评定线上质量。
(二)健全科学的线上评价机制。线上教学不是教学的临时补救而是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健全机制就是不能让线上教学成为短板,成为问题。短时间线上教学可以线下弥补,长时间线上教学是没有时间去补救的。朱永新先生在《未来学校》一书很明确提到,未来很多学习都是线上完成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
(三)做好线上线下有效衔接。这里的衔接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任务的衔接,线上无法完成任务线下要明确安排,线上明显的漏洞线下要补救。二是时间要衔接。做好时间安排下的进度安排,不能因为时间紧而白加黑五加二。三是人员衔接。线上教学很多科目是不开的,这部分老师做疫情防控居多,恢复线下教学要让他们做足准备,更不能挤占他们的课程和课时,要开足开齐课程。
总之,“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疫情防控下的学校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望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把好学校疫情关的同时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望临河教育迈上新台阶!
临河区教育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