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长以来,被问最多的问题:“你是怎么做好时间管理的,看你时间好像很多?能够同时做很多事。”
事实如此,事情做了不少,时间其实跟大家都一样,都是24小时,都要上班,都要做家务,都要陪孩子;都要面对家庭的琐碎争吵,都要面临鸡飞狗跳,都会被猝不及防的变故,狠狠闪一下腰。
如果谈谈心得体会,还是有一点的,总结起来,也就是这几点:
01 不断学习,但不照搬书里经验
关于时间管理重要性,不需要强调,每一个忙乱过的人都心有余悸。
眼看某件事,截止日期已经到了,该做的准备还没有做,该交的计划才完成一半;衣服在洗衣机里泡了很久,正想洗,孩子又哇哇大哭了;每天都像消防员一样在救火,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在旋转。
是的,我们都是那只陀螺,但我们都是勇敢的陀螺,这么被生活旋转,还保持在既定的轨道上。
太多人需要时间管理,更多人需要做好时间管理;于是,应运而生无数的相关书籍,课程,打卡训练营;只能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再夸张一点,就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可还是有太多人,依然做不好时间管理这件事。
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谈起军事,滔滔不绝,父亲都辩不过他。他也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结果带兵打仗,四十多万赵军尽被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这就是历史典故纸上谈兵。
对于时间管理,也是如此,看别人如何做时间管理,参考别人的方式方法,再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才是正道。
著名的时间管理达人张萌,曾经在她的书籍中分享过一个1000天小树林计划。她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将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到飞跃式提升;当时学院120名学员,她的排名是88、89名。一段时间坚持学习,最后居然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她做的时间管理是早起,她从五点到八点苦练英语,北京的冬天很冷,早晨更冷,她在室外学习完三个小时,整个身体都是僵硬的,她自己曾说,当时回到教室,除了眼珠子能动,其它地方不能动了,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她付出了努力,也获得了好结果。
看过纪元写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对他的时间管理方式也是很有体会,他的时间管理从时间段清单、碎片清单、任务清单三个维度来讲解,书中也详细分享了他自己的时间管理过程,我印象比较深的不是哪些方法和技巧,我记住的是他是在家办公的,他是根据自己工作方式来规划自己的时间。
是的,时间管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我在上班阶段,以及赋闲阶段,做的时间规划一定是不同的。更没有按照每个达人老师讲的每种方法,都去实践。
我会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做时间安排,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详细记录每天的行程;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睡觉前,每个时间段自己做了什么事,精确到分钟记录。
通过这样的记录,对自己每天做什么事,大概花多少时间,都心中有数,我就会根据这个时间使用规律,去做第二天时间规划。
02 不断计划,但记得随时调整实践
在时间管理这条路上,有很多人一段时间做的很好,但仅仅是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之后,不仅恢复了原来的杂乱,甚至对于时间管理有些内容,也不再相信。
时间管理想做好,一定是需要一个计划的。时间管理通常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没有详细时间规划,想做好时间管理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个计划需要与时俱进,实施过程中,不断做调整。
比如,有段时间,我是标准的三点一线,固定早八晚五上下班,单位当时不忙,每天固定就做几件事。想学习,白天不太方便;不能带着耳机一边听书,一边听员工汇报吧。就调整作息规律,早晨四点起床,下楼跑步听书,效果非常好。当然,当时也是夏天,早起空气很清新,起来也没有难度。中午时候,通常单位能小睡一会,补充下不足的睡眠。
四点早起在冬天很困难,我也不例外。
但是,过去的疫情期间,我还是做到了一段时间四点早起,当时也是特殊情况。疫情爆发前,报了一个线上写作训练营,收费很贵,不到一个月时间近千元。
春节疫情爆发后,也不能上班,那就安心学习吧。写作营有几点要求,每天看完一本书或者几个章节,再写700字读后感,多于700字就是无效作业;如果能在早晨5:00分准时打卡,是5:00分准点准秒哦!不能早一秒不能晚一秒,就能获得一个勋章。
成人了,对那个勋章其实没有多大感觉,但是当时极其好奇,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到那么准点呢?为了拿到这个准点打卡勋章,我就每天四点起来,准备好自己的作业,看着秒表数着时间,激动的按下打卡按钮,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终于我也是拿到了这个勋章。
这段经历,给我最大体会是,人的潜力真的很大,只要你想去做好一件事,不断努力,一定就可以做到。
时间管理就是这样的,根据自己工作和学习情况,不断及时做调整,做符合当下的那个调整,一定就适合我们,也最有效。
时间管理更像是一道菜,一道我们擅长做的那道菜,哪怕就是西红柿炒鸡蛋,或者是拍黄瓜,只要做到极致,做出自己的风格,我们最终都能获益。
因为我们的生活里有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别人都是不知道的。因地制宜才是最关键的,
03 绷好时间管理这根弦
弦崩的太紧一定会断,但如果没有这根弦,没有时间管理这个概念,想做好时间管理也是不可能的。
就在当下,想写完今天日更的这3000字,安静专注环境是必要条件之一。
为了保证写作不被打扰,手机拿到一边,电脑微信暂时下线;开始之前,处理好相应事情。打完该打电话,回复完昨天信息,社群预告好下午分享,再跟孩子交代好该做的作业;做完这些准备,就可以安心写作了。
《少有人走过的路》中讲到自律是一个人想要改变,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把事情处理好,很关键的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纪元《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的封面,也赫然写着:“用自律打败借口,用习惯抵达自由”。
想做好时间管理,个人最浅显的认知,内心的认知和坚持占第一位。
在面对自己生活的纷繁复杂,在面对自己生活的鸡零狗碎,在面对自己内心蠢蠢欲动的欲望,在面对自己不改变就要崩溃的情形下。
自己的时间管理就有了意识,更会有清醒的认知,就能够在生活中,有一点点空隙时候,插进来能做的任何事。
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听樊登读书,可是他一讲就是50分钟,实在没有整块时间听他讲。忽然想起洗澡时候,这个时间不能做别的,唯一空的就是耳朵。洗澡间很窄小,不能放手机,那就买个防水套嘛。于是,那段时间就集中听了很多樊登的内容。
蒋勋讲红楼梦也很喜欢听,讲的时间更崩溃,一集80分钟,思来想去,就是家务大扫除的时候最无聊了,好吧,这个时间就专门来听它,现在80集的无删减版也即将听完。
生活一定是艰难的,但生活也一定是美好的,是艰难是美好,取决于自己的认知。
换个角度思考,或许就可以云开雾散。
面对目前生活,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该改变什么,不该改变什么?这些决定都需要自己做,任何人都不能帮我们决定。
我们无法改变无法外面的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
曼德拉在漫长的监狱生涯中,做到了让自己内心从容,才真的抵抗了岁月带给他的伤害;这样的伟人,毕竟是百年难遇。
我们普通人其实也可以做到这样的内心从容,面对自己不能换掉的老公和工作,换个心态,生活立马就呈现不同的结果。
内心从容来自不断学习,不断学习不是做复读机,不是做搬运工,而是做老牛。
把看到的知识,吃进去,做反刍;不断提高自己认知,不断调整自己心态,不断去做实践。
诚如昨天在社群分享的那句话:“知识本身不是力量,只有当你运用它的时候,它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无限可能》作者吉姆.奎克讲的,原文是:“知识本身不是力量,只有当你运用它的时候,它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改变。改变自己的主导问题,它们的答案能让你一整天都充满能量,这正是你所需要的。”
谨以此文,送给那些想要改变,决心改变,不知道如何改变的有缘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