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6年11月02日在简书发表第一篇文章后,至今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这是第二篇公开发表文章。
为何时隔一个月?这个月里发生了什么?
自从2016年10月份加入新生大学,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听了《元学习课》、《写作课》、《演讲的力量》等课程,这些课程让我在思考、学习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写作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上一篇文章其实是两个月前(10月19日)在新生大学里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之后连续更新了一个月,“简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知晓的,大家说这个工具很不错,所以我也来试试。发表之后一直没管,直到今天打开一看,还是有许多人阅读的,而且还有点赞的,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鼓励。
写作和演讲是在个人成长中两给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这个技能能极大地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从而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而我在过去学习中完全忽视了,多么可惜呀。
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知识,一种是学技能。
学知识可以速成,但容易忘记。大家都有过“临时抱佛脚”的经历,考试前的几天突击记忆,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就OK,但是回想一下,记住的有多少呢?可能1%都不到吧。
学技能刚好相反,很难速成,但是不容易忘记。比如骑单车,学的时候没那么简单,而且不可能立马就学会,需要反复地尝试,刻意地练习,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掌握。而一旦掌握之后,哪怕十几年不用,还是不会忘记,因为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或者说大脑内已形成沟回。再使用这项技能时,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回到之前已达到的水平上。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开车、游泳、烹饪等,当然,写作和演讲也应该归为技能。
我有近一个月没有写作了,但是与之没开始写作的时候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记得那时,1000字是会让我恐惧的,以至于不敢开始。写到接近1000字时,连凑数的能力都没有,以至于要写上两个多小时。写完之后大脑一片空白,不敢发表,害怕被否定。
现在不会了,虽然文笔和写作技巧没有太大进步,至少当时的畏惧感已荡然无存,甚至有喜欢上写作的感觉,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感觉。
要想持续地写,首先要有东西可以写,这就需要搞笑地输入。目前我的输入素材非常多,而且觉得质量很高,分享给大家:
1、《罗辑思维》每天的语音、每周的视频、《得到》内的各大订阅专栏(特别推荐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
2、《新生大学》内的各大社群
3、微信内的《一块听听》和一些订阅号(“占豪”、“Scalers Talk成长持续论”、“学习学习再学习”、“叶檀财经”......)
输入的内容很多,时间有限,怎么办?
我的方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关注你认为能解决你当下问题的内容和对你未来成长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其余的果断放弃。选择很重要,果断放弃也很重要,其实果断放弃不也是一种选择吗?选择了之后就花时间和经历把他搞透,只字不差地阅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带入所述的内容中进行思考,通过写作或录音(复述)的方式输出。简单总结就是:输入-处理-输出
输出真的太重要,以前总觉得自己想法太多,还曾刻意地抑制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其实不是想法太多,而是没有输出。输出能帮我们理清思路,帮我们验证到底学到了多少,一旦养成输出的习惯,我们会发现其实是“想法太少”,进而倒逼输入,这不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正循环吗?
李笑来在微信上开发了一个“一块听听”的工具,在昨天他分享的“这些年我的创作经验”里说道:写作明显是一种想办法比别人更长寿的途径啊。欲知详情,可进一步关注。
最后,还是引用李笑来的话来勉励自己和大家:偷懒的最佳策略就是不偷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