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染:我和先生的教育方案不同,我觉得遇到问题要好好跟孩子谈,他典型的简单粗暴,总是说我太惯孩子,到最后孩子又不听我的,照他说,直接一顿打就解决问题了。每次我要教育儿子,他就打断我,最后我们就开吵。
荷塘鹤影:我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她爸就一通抢白。我忍住内心的怒气,请他给孩子留一点思考的时间,不要剥夺孩子思考的权利,使她失去思考的能力。他居然说:“不需要她思考!”把我的肺都要气炸了!
孩子被他一通抢白之后,再聊下去,效果就很差,她就好像没有自己的思维了,都顺着她爸爸的思维去走……我想让他学会聆听,但他总是一副很了解孩子,很了解世界的样子!很多次了,逼着我避开他和孩子沟通吗?
提问来自我的读者群
语音答疑整理如下
1
教育思路不同,两口子在家内战,这在很多家庭天天上演。经典桥段是,每次夫妻一方教育孩子,另一方就会直接打断,转而开始互撕,最后孩子没教育成,彼此感情倒冰点了。
其实,很少有父母的教育思路完全一致,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先天气质、后天经历、认识素养两样,还有一条经常被忽略的差异:性别。两性的行为方式不同,男性直接解决问题,女性则先处理情绪。因此,可以说这是绝大多数家庭都存在的状况,虽然未必都会发生内战,不过一旦这个困境形成,就像打不开的死结,越解越紧。
这个死结,并非是教育思路不同所致,而是面对这种普遍的差异,处理失当所致。
想让对方不那么简单粗暴,想让对方学会耐心聆听,是因为你认为他不对,想要修改他——你认为他不对,他认为你才不对,反过来要修改你。这种处理方案,实质是“互相否定”,不是求同存异,必然导致战争,哪里还能合作——从目标开始,就出了问题,死胡同,你怎么走。
两种不同的教育思路,往往有一方更开明先进,但你真的教育成功了吗?如果你真的成功了,对方看到效果也会信服,不至于总是攻击你。你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执行到位了吗?显然你并没有认真执行,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修改对方上。
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们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好,先生太low不配合还暴脾气,可你又没努力推进,没认真执行,没见成果,你说你不错你就不错了?不成功的教育,就算你理念高于对方,也没什么说服力。
2
不管你是什么教育方案,对方有多low,你坚持执行你的,避免跟对方发生冲突。你让他打断你,然后继续和孩子好好说;你让他抢白完,然后你继续跟孩子讨论。用个不恰当的成语“阳奉阴违”,表面上相安无事,内里我行我素,不争执,等你说完了我再执行我的。
有人会说,这办法没用,对方还会攻击我。那是因为,你没有这样尝试过。恐怕他不会一次抢白,两次抢白,一次打断,两次打断,还不依不饶——如果两次不够,就来三次,没事,咱耐心奉陪,等你说完,我继续。
我不跟你直接理论这个事,我态度特别好,“爸爸的看法说完了,好,妈妈来跟你讨论。”,你看你先生能怎样——我想他不可能不断重复他的看法。
这个处理,以柔克刚,并不软弱,就像他直冲过来,你闪转避开,他摔个狗啃泥也怪不着你。
接下来,你执行自己的方案。
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你可以变相指出对方的问题,可以这么说:“爸爸的话有些道理(补充说明道理何在),但妈妈我还有一个看法……”用柔和中肯的方式来修正对方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去修理对方。在孩子看来,你还在镇定自若自若地跟他讨论,他就明白遇到不同意见如何应对,也不会完全顺着对方的思路走了。
主动权和节奏感如何掌握,看你自己。别被别人带跑了,有本事把别人拉回来,按你的节奏往下走。这确实非常考验认知和沟通,两块的学问都深,我有专门的课程,不在这儿赘述。
如果你负面情绪高,往往来自自身不合理的认知:他不应该有这样的教育思路——他可以,他的人权,你也可以按你的来。
3
通过执行你的方案,你跟孩子沟通顺畅,教育得法,对方也不瞎,效果看得到,自然气焰下去,甚至心服口服。
如果你的方案效果并不理想,说明还有不足,那你得好好研究如何改进,而不是去跟对方争个嘴上的高低。
你继续专注你的方案,不断改进成长,最终体现出效果,他会慢慢察觉你对孩子的耐心,也会体会到你对他的包容,还能通过对比,进一步领会出自己教育思路的简单粗暴。
不会聆听的人听到别人在认真听,不会讨论的人发现别人擅于讨论,不懂温柔的人被温柔以待,时间一长,他会意识到其中的高下,并逐渐发生变化。
事实胜于雄辩,人只会在事实面前低头,不会仅仅屈服于争论。家庭又不是法庭,庭辩吗,互相争执是最累的。事实说话,不用嘴巴。
想要对方变化,先要自己变化。要用修改自我去触动对方,不是直接上手修理他——谁被人修理都会抗拒。谁高兴被人否定,就算明明有错,遇到对方强势,也很难立刻低头认罪,这方法是死胡同。
很多夫妻教育理念不合,上来就开撕,你对我错,你死我活,一定要分出胜负,我保证你明天还有加时赛,天天都得打一场。这种互相修理没什么意义,只会延长战线,两败俱伤。你的着眼点要努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修改你自己,成为好父母好配偶。
4
我平时在家,跟林恳爹的教育风格差异很大,但我们不太困扰。我可以执行我自己的,他也拦不住,不争论,争论是无谓的消耗。早期,我也不会做妈妈,我就成长自己,摸索前进、总结心得。等我执行到位,他发现确实有效,于是真心信服我,我偶尔说他两句他都听,因为他服气。
虽然林恳爹天性也有些简单粗暴,我不强求他马上改变,不时和他讨论,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他遇到教育难题,也很乐意跟我交流,这几年(要以年为单位,耐心是美德)特别能看到他的改变,连林恳都夸爸爸现在越来越温柔了。
不争论,努力把结果呈现出来,到时候你嘴巴有资格凶,甚至嘴巴都不用凶,事实很“凶”地在这儿,谁也不瞎。
有种教育理论,强调父母要先达成一致,整个家庭成员都要抱持同样的理念——我反对这个说法,这太理想,根本不可行。抱定这样的理论,更容易把家变成法庭和战场,先打到一方屈服求饶,才得“一致”,如果存在这种“和平”,代价是什么?
哪有两口子那么理想地一致,这俩人是罐头里出来的么。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往往还有老年人参与,一家人都统一思想,简直天方夜谭。不一致先搁在一边,不需要一致,倒是看谁的方案真的可行、有效。
你成功案例放在这儿,别人哪怕对你不满,也只能服气,嘴里不服,心里也有数。所以,在我们家,算上爷爷奶奶,教育理念从来没统一过,但搞不定林恳,林恳爹就说:“妈妈,专家,你来。”,爷爷奶奶也一样:“你管管你儿子/找你妈去。”,那是变相地承认我。
林恳和他爹春游中5
归根结底,你的教育目标能不能实现很重要,配偶是不是接受你的理念,是不是配合你的执行不重要。
你的目标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你这个目标实现没,还没有实现就急急忙忙说,“你不对,得听我的。”,你没有说服力,你自己都不能推进方案执行到位,只要有人打乱你的计划,只要有人跟你意见不同,你就不行了,绷不住了。就算你真理在握,谁看得到呢。
实际案例中,我不止一次听到来访者说:要是没有孩子,我们之间没什么问题。真是这样吗?照我看,这就是你们的问题。对不住,老天没有便宜谁,孩子你有我有大家有,人生的困难无处不在,解决不了说明自己能力不够,得长本事。
一个更深的点是,但凡跟自己不一致,就想修改对方。教育理念不一发生的家庭内战,两口子的反应都是如此,想想看,是不是遇到其他问题,你依然容易这样反应。
急于修改对方,仅仅这一条,自己就存在问题,需要改造。不能接纳自我的人,往往经不起他人的评判,而修改他人,是为了最终获得他人的认可。
修改自己,不代表你全错,而是你接纳不完美的自我,努力主宰你的人生,这是真正的强大。不管谁跟你不对付,先想想我有什么能做的,不争论,去实践,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修改。
误以为修改他人有用,就错过了修改自己,掌控生活的机会,然后你就得来找朱老师。
本次语音答疑由惜福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