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动漫
我们爱的那个皮克斯又回来了

我们爱的那个皮克斯又回来了

作者: QooQ | 来源:发表于2015-10-14 20:47 被阅读0次

    在精致而无惊喜的《勇敢传说》之后,以及不太让人有印象的《怪物大学》之后,皮克斯终于又推出了一部杰作!

    很多剧透

    本片的主创人员为了构建剧中世界真的读了很多很多书,研究了很多很多资料,作了很多很多考虑!

    将情绪用人格化的角色表现出来,不算多大的创新,但是把一堆心理学知识打包进一个老少皆宜的故事里,讲一个告别童年的成长故事,还讲得很精彩,这个要让我来做,从何下手都不知道。皮克斯再次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勇攀高峰的皮克斯!

    人的基础情绪到底是不是5个,相信会有很多研究,尚无法定论,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基础情绪有20多种,要是按这个研究来,故事也就庞杂到没法演了。而Joy(乐乐)、Anger(怒怒)、Fear(怕怕)、Disgust(厌厌)、Sadness(忧忧,一直觉得是悲悲才对。看来翻译采用的词是忧伤)显然是每个人确实都有过的情绪,选他们5个作为剧中的基础情绪不会有太多争议。根据戏剧规模的大小,让3—6个性格各异的角色聚在一起效果最佳,本是黄金规律。

    既然目的是制作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片,结构上只能四平八稳,采用的是经典结构:

    铺陈日常,介绍剧中世界 —> 出现转折 —> 出现危机 —> 寻求回正轨 —> 途中历险或趣闻 —> 失去一个朋友【情感高潮】—> 情况越发紧急,节奏加快【音乐渲染】—> 危机解决,发现一片新天地,回到正轨

    复述剧情的事就不干了,电影里有意思的地方很多,挑着说。

    有这么一句简单的对白:“接下来会怎么样?” “我不知道。”

    在我听来它暗含深意:情绪是体验最直接的反应,它能产生强烈的记忆,但它无法对未体验过的事做预判。通过归纳总结而生成对未来的判断,是理智层面干的事。这个预判综合了记忆、知识、抽象思维、也包括情绪感受,机理复杂得多,要是把这个导入故事,对编导们会是一场灾难。

    为什么要选择情绪作为主角,而几乎没有理智出场?

    除了情绪是体验最直接的反应,还有它的跨文化性最强——直白了说,当我们在谈人性时,很大一部分是在讲情绪。人的理智,价值判断这些东西,受历史、文化、知识、个人经历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讲这些东西不如讲情绪那么无门槛。中国古人讲:性相近,习相远。被别人喜欢欣赏会高兴,被别人讨厌会郁闷,这些是性,个人习惯、个人好恶、价值判断就是习。

    比如很多进化学者认为厌恶这种情绪的自我保护作用很强。当我们看见脏的闻见臭的东西,这些东西致病致命的概率非常高,如果不当一回事的把它蹭在身上甚至吃下去,再依靠免疫系统来对抗可能产生的危害,代价可能高到承受不起。比起来,激活一个厌恶情绪让我们远离它,有效得多而成本很低。

    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乔纳森·海特在他的著作《象与骑象人》里做过一个比喻:情绪是大象,理智是骑象人。骑象人在很多时候可以控制大象的行为,但根本上来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大象自己。骑象人(理智)说这时候咱们该转个弯,而大象(情绪)偏要往前冲,这种时候骑象人是没辙的——我们谁都有过被情绪控制的经历。而往往大象(情绪)在作出一个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时,骑象人(理智)又出来扮演发言人的角色:刚才其实我们不想那么直直冲过来的,只是右转的路实在太窄了,左转的路我们又没看见,转不了啊——骑象人(理智)成了一个圆场的角色。

    海特的比喻很精彩。可能除了历史上那么几个理智爆了的大咖之外,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是情绪的仆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我们在控制情绪,但根本上是情绪在控制我们。理智当然能帮很多忙,但大象总有不听话的时候。

    再简单点,情绪是一种动物本能——它是体验最直接的反应。比我们的理智出现得早得多。

    所以《Inside Out》用情绪做主角,比用理智这个打工的做主角精彩得多(实在不喜欢“头脑特工队”这个译名,傻乎乎的)。用未成年人做主角,因为这时理智的力量还很弱。

    情绪控制台,Riley初生时就一个键,只能做单一情绪反应。随着年纪愈大,操作台越来越大,操作越来越复杂,像父母这样的成年人,操作台可以供5种情绪一起宽敞的坐下。

    做梦时情绪也在场,是个很讲究的设计。

    从自己的体验我不太确定梦中的情绪是不是和醒时的一样,但绝对是有情绪的!梦里的内容,如果不是太有特点,只作为日常生活稍微变形后的闪现,绝大多数都会转头就忘。所以要科学比对梦中情绪和醒时情绪,还得研究人员来做。一般我自己最记得的梦多关于害怕和忧虑——如果忧虑也视为害怕的一个变体,那么它们根本是一回事。只是我不太记得自己是否做过快乐或者愤怒的梦。做梦都快乐,这种事就算有,应该也属于很远的童年了吧。

    剧中安排做梦时有情绪值班,真精彩,真科学。正是自尊心最强的年纪,梦见自己在同学老师面前又是掉牙齿又是没穿裤子,尽是刺激羞耻心的事。成年人基本不会这么梦了。

    Joy和Sadness经历冒险之后,Riley走完了童年,新生成的核心记忆是混色的,同时有Joy和Sadness两种情绪,再之后的核心记忆也是混色的。她开始有了比童年时更复杂的体验,更复杂的情绪。

    性格岛虽然塌了四座,可终归还会生出新的来。调皮岛永远失去了,旧的友谊岛没了,生出新的,这不又有了时尚岛,有了乐队男孩岛,甚至吸血鬼岛——旧的去了,新的支撑又来了,成长总是这样。童年到成年,内心里几乎每一样东西都会经历一次(多次)洗牌,只要不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性格岛总能重生。

    新新旧旧轮换,最后留下来的,就成了一个人稳定的人格。

    Joy终于肯让Sadness触摸那几颗核心记忆球,终于肯让Sadness操作控制台,越成年,Joy越失去作为主导情绪的地位,而Sadness反而是一种成熟得多的情绪。

    冰棒的设计很有趣,它是幻想王国里的一员,又是一段太特别的记忆。

    在记忆墓园里,作为情绪的Joy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冰棒却和那些被废弃的记忆球一样会风化掉。“替我带她去月球!”十足十的催泪点。第一个反应就是《雪孩子》,小时候眼泪哗哗的流。

    如果Riley将来还记得他,他也只是一堆记忆球里的内容,而且是很早期很早期的记忆,大部分应该都已经发灰,被记忆清理工清理掉了。希望Joy和Sadness的努力,会让存着他的记忆球永远绽放着明亮的黄和清澈的蓝。

    在距离蓝光发行只剩一个月的时候中国终于上映了(其实已经有了高清版),不过国内观众的主要口味还是《港囧》和《夏洛特烦恼》。到我发文时票房还苦哈哈的没破亿。

    人家能够下100分的功夫,再奉出一份10分精彩的东西来。我们总是下个15、16分的功夫,交出一份3、4分的作品来。

    而3、4分作品的票房总能大胜10分的作品,干嘛要努力呢?

    人家连小细节也做得精彩:

    诚实岛上的主建筑是希腊神殿,希腊神话里有许多关于诚实关于承诺的故事。如果是个中国孩子,诚实岛的主建筑会是什么?

    刚转学的一早,Joy坐在扶手上拉手风琴,然后抱琴,腿转成圈的从楼梯上跑下,一整套全是经典迪斯尼的动作,一个自嗨的范式——皮克斯也忍不住调戏一下东家。

    这片汉化得彻底,画面另制了中文,配音也很棒。不过先入为主,还是觉得第一遍的英文略胜。

    Riley撞上一个男孩,男孩的情绪乱作一团。旁边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看不懂,我很想坏坏的说,过两年你就都明白啦。

    他同样没明白这故事刚到繁花似锦的时候怎么就结束了,断言还要有下一集。如果有续集,得是Riley青春期的故事——人越大,理智对情绪的驾驭越多越强,要分析成年人的情绪需要层层抽丝剥茧,那时还让情绪做主角已经不妥,青春期是最后的阶段。

    可是,青春期唉,Riley会多出一座叛逆岛,还得多出一座性欲岛——全年龄段的动画片,真的妥??

    编剧兼导演的Pete Doctor算是牛人异相,这耳朵这脑门,做做发型画道疤直接就是弗兰肯斯坦!

    最后

    都在为冰棒流泪,可是一个排的理想男友都摔进了记忆墓园,谁又在意过他们的死活!唉,冰棒不过就早来了几年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爱的那个皮克斯又回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go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