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7

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7

作者: Annig | 来源:发表于2023-05-20 09:54 被阅读0次

1.(单选题)洪昇《长生殿》(惊变)依据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并参考了()

A白朴《梧桐雨》第二折

B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

C马致远《汉宫秋》

D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折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长生殿》(惊变)的内容是()

A安史叛军进攻长安

B马嵬坡杨贵妃赐死

C六军不发杀杨国忠

D安史叛军包围唐明皇

正确答案:A

3.(单选题)《桃花扇•余韵》琼花劫到雕栏损,玉树歌终画殿凉。”其中玉树是

A人名

B地名

C曲名

D剧名

正确答案:C

解析   

玉树为曲名,指的是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曲,后世称之为“亡国之音”。

4.(单选题)《桃花扇》(余韵)中,唱南曲(秣陵秋),抨击阮大铖误国的是()

A苏昆生

B李龟年

C柳遇春

D柳敬亭

正确答案:D

解析   

《余韵》是《桃花扇》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情韵深厚,语言凝练,感伤气氛极其浓郁。主要写苏昆生、柳敬亭偶遇老赞礼,三人同在江边饮酒唱曲,通过唱词来感慨南明的兴亡。但三人的唱词又各有侧重:老赞礼所唱是[问苍天],主要描绘了世态的丑恶,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柳敬亭所唱是[秣陵秋],回顾了南明王朝权奸误国,英雄抗敌却无力回天的悲剧,浓缩了一部南明兴亡史,表达“临去秋波泪数行”的痛惜之情。苏昆生则把重游南京时过壁垒、吊孝陵、过长桥、吊秦淮等所见所感吟成[哀江南]套曲。三人唱腔虽然风格迥异,但都表达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具有丰厚的历史意蕴。

5.(单选题)《红楼梦》宝玉挨打后,对宝玉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这个人是()

A薛宝钗

B袭人

C林黛玉

D晴雯

正确答案:B

6.(单选题)龚自珍《咏史》“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中,“团扇才人”是指()

A名妓

B高官

C文人

D盐商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明湖边美人绝调》选自()

A《老残游记》

B《官场现形记》

C《儒林外史》

D《警世通言》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出于()

A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B杜甫《北征》

C白居易《长恨歌》

D白居易《琵琶行》

正确答案:C

解析   

西宫南内:语出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西宫:唐代太极宫。南内:唐代兴庆宫。

9.(多选题)洪昇《长生殿》(惊变)一出中,出场的人物有()

A安禄山

B高力士

C杨国忠

D李白

E哥舒翰

正确答案:BC

10.(多选题)《红楼梦·宝玉挨打》中,作者逐层铺垫的起因有()

A接待贾雨村葳葳蕤蕤,全无慷慨挥洒谈吐

B忠顺王府派人前来索要琪官蒋玉菡

C贾环造谣诬陷宝玉强奸金钏儿致其投井自杀

D薛蟠因秦钟之事挑唆别人在贾政面前告状

E荒疏学业,不如死去的贾珠认真读书上进

正确答案:ABC

11.(多选题)下列人物,出现在《宝玉挨打》中的有()

A周瑞媳妇

B胡三公子

C甄士隐

D吴新登媳妇

E淮安府知府

正确答案:AD

12.(多选题)下列《三元里》的诗句中,使事用典的有()

A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B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C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悠然逝

D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E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正确答案:BCE

13.(简答题)简析《长生殿》(惊变)曲词的特点

参考答案:(1)《长生殿》曲文融合了唐诗与元曲的特点,优美而有韵味,本出同样如此。

(2)如开头[北中吕粉蝶儿]的曲词,将秋天的清爽与景物的优美,通过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出来,其中的动词,如“添”、“减”、“脱”等,简洁传神而出境界,具有很强的

表现力。又如[南扑灯蛾]的曲词,描摹杨贵妃的醉态也惟妙惟肖,十分生动传神。

14.(简答题)孔尚任《桃花扇》(余韵)写了哪三个人的唱词,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1)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

(2)老赞礼所唱是[问苍天],主要描绘了世态的丑恶,宣泄对现实的不满。柳敬亭所

唱是[秣陵秋],回顾了南明王朝权奸误国,英雄抗敌却无力回天的悲剧。苏昆生则把重游南京时,过壁垒、吊孝陵、过长桥、吊秦准等所见所感吟成[哀江南]套曲。

(3)三人唱腔虽然风格迥异,但都表达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具有丰厚的历史意蕴。

15.(简答题)《桃花扇·余韵》一出,写了哪三个人的唱词和对话,对揭示全剧主旨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苏昆生、柳敬亭、老赞礼。对全剧的内容做了总括与提示,体现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16.(简答题)为何说方苞《狱中杂记》一文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言有序”的特点?

参考答案:(1)文中所记事实头绪份纭,在时间上既写了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事,又写了康熙四十八年以前事。既写了狱中牢房,又写了狱外缉捕、办案、行刑等。

(2)但作者围绕清政府狱治病败这一中心落笔,将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安排有条不紊,

层次井然。

17.(论述题)(离亭宴带歇指煞)是《桃花扇》《余韵》中最为有名的曲子,请问:此曲采用第几人称的写法,大致可分几层,体现出什么创作旨意?

参考答案:(1)第一人称的写法;

(2)大致可分两层:第一层用典型景物揭露南明统治者的奢侈腐朽,感叹其兴衰转换之速。第二层集中抒发亡国之痛;

(3)曲子用凝练的语言形象化地总结历史,抒发感慨,体现出“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旨意。

18.(论述题)刘鹗《明湖边美人绝唱》如何为白妞的演唱作铺垫的?这种铺垫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作者成功运用了渲染烘托的手法与侧面描写的方法。

(2)小说中的侧面烘托手法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一路行来的街谈巷议,以及高升店茶房的详细介绍;其二是演出时戏园的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的演唱以及观众的议论。

这一切均为白妞的出场作了充分的铺垫,将气氛逐步推向高潮。

19.(论述题)概括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题旨,举例分析本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特点

参考答案:(1)题旨: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希望以少年中国的精神来振奋国人,改变“老大帝国”的面貌。

(2)批判“老大帝国”,扣住“老”字,逐层剖析。

(3)备述种种“老大”现象,着力揭示尸位护权的自私心理,憎恶之情溢于笔端。

(4)歌颂少年中国,用一长串排比来突显其本质精神与历史作用。

(5)并用“红日初升”等形象化语言热情洋溢地描述与歌颂。

(综合题)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20.(简答题)这里所写的是什么情景?属于哪个朝代?

参考答案:监狱牢房的布局以及狱中瘟疫流行的情景;清代

(综合题)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21.(简答题)本文选自何篇?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狱中杂记》;方苞

(综合题)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22.(简答题)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

(牖)其前以通明

每薄暮下(管键)

(质明)启钥

(骈死)

参考答案:牖:窗,这里用作动词,开窗

管键:锁

质明:黎明

骈死:接连死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课一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精讲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ho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