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文明的走向

作者: 秋色斑驳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07:30 被阅读3次

    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促使人类在文明发展进程的重大转捩点,做出了我们可知的现在这种选择。

    举个例子。人类早期是在丛林中生活的,以狩猎和采摘为主要食源,而且因为丰富的资源供养,加上这种生活需要体力上的健壮与灵活,这时的原始人类是强大的,个体有自由,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在那里到那里生活。正是这种高度自由与他们敢于冒险的精神,才会支持他们从非洲丛林出走,分散到世界各地生活,甚至到了极寒的地带,适应那里特殊的生活环境。而且据考古证明,那时虽然因为生产夭折几率很高,到了成年后,人的寿命与现代差异不大。

    到了农业社会时,人们开始定居,而且因为主要依赖特定被驯化植物生活,食源开始变得单一,健康状况开始下滑,我们而今的很多疾病与这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有关系。可以设想,在那个转捩点,人类开始选择时,一定是有一部分人选择定居的农业生产,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出走,过自由生活。从历史变化看,绝大多数人最终被农业生产驯化了。人类与他们驯化的植物和动物一起,构建起来一个小的生活圈子,在这个人造的生态里生活。这个人造的圈子在自然生态圈子之外,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耕作的范围不断扩大,自然生态圈子在缩小,缩小到无法供养大型动物生存,以及继续维系丰富的生物生存。

    人类构建的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庞大生态体系,虽然都是由人类的个体构成的,却以巨大包容,即社会化,把人的个体普遍驯化了。即人的个体必须要符合社会规则,按照社会化要求生活。这与动物被关进牢笼是一样的。所以,越是在所谓现代大城市住久了,人的生活的压抑感越是突出。现代思潮中自由主义是居于重要地位的。这其实是作为社会压制而进行的人类情绪反弹。我们把这种自由的剥夺,还要人乐于服从叫做教化。与动物我们叫驯化。其实,驯化和教化,在本质与目的上是一样的。

    自然适应与人类的社会化,这是两种反向的力量。在狩猎与采摘文明中,人类不会干预生物的进化,我们需要去适应生活环境,有什么吃什么。生老病死都与生态链的竞争要求吻合。可是社会化之后,人类依靠集体力量与智能的累积与提升,不断改造自然,让自然服务人类。这个改变也在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例如要服从集体领导,要构建起来强大的社会体系,国家作为最大的社会组织,有了国家暴力的支持,从而维系稳定性,促进社会化。你不听话不服从是不行的。这个构建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驯化人的工具。

    社会化改变人,也在改变自然。人类改造自然环境,使之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尽管我们已经有意识要制约和改变人类的这种掠夺和无限扩张,要给动物留出一些生活空间,要把它们保护起来。自然还有所谓动物园要把一些动物供养起来。然而,这样的努力与自然的演变与社会化的极大扩张比较,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按照可预见的判断,未来地球的资源总会枯竭,这就包括能源、自然条件中的水、空气、植被、阳光等,以及人类的食源。这时的地球就再无利用价值,成为我们买来的一件器具,用坏了,变成为废物和垃圾。

    现在人类面临选择,即地球资源有限,被人类的利用价值耗尽之后,我们是选择出走还是留守。这跟最初非洲智人的出走是类似的。一部分人继续选择狩猎,至今非洲的农业生产还是薄弱的,那里千万年奠定的生活基础与匹配思想是渴望高度自由的,保留一些野性。另一部分人选择出走,于是他们获得了另外的机会,而且事实上已经分散,要适应各种不一样的环境。农业生产也是在这个迁移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适应性选择。

    选择出走,这依赖高度的智能发展。现在的技术还不支持人类向太空的迁移。星际资源的利用还无法实现。人类对于地球还是有依赖的。如果明白这一点,似乎选择就少了,大约有这么几点必须要成为人类构建文明的恪守:第一,控制人口,不要无限制繁殖。第二,要控制欲望,过低欲望的简约化的生活。第三,人类社会要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构建起来一个大社会,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放弃冲突、抵制和战争。这种自我伤害和毁灭始终是笼罩在人类头上的阴影。第四,重新建立自然生态系统,把人的生活返还到自然里。不要过多掠夺自然,破坏自然。要建立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人类文明的走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ij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