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帽子先生
看完毛选第一卷,只觉得润之的这一生很苦很苦。毛的这一生实在太孤独了,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生活上。思想上的超前与孤独,是横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在遵义会议前,毛始终是少数派,他的发言与文章始终是被批评,被拒绝,被处分,无论他的工作多么杰出,无论他的思想多么先进。领导不理解,其他同志也不理解。毛始终是一个不被理解的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力挽狂澜,拯救了挡,拯救了国家,拯救了人民。一扫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的颓废与堕落,这个古老得接近腐朽的国家才终于蜕蛹成蝶。 毛选里的他更像一个脾气很好的老师兼心理辅导员,一次次的教育着自己的同志:我们绝不能这样,这样对我们损害极大,理由如下;我们应该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我们的力量,理由如下;我们必然胜利,敌人必然灭亡,理由如下。纵然如此,润之仍旧一次次被否定。在自己创立的根据地里被革了职务,去除军职,“开除挡籍”,赋闲在家,就连支持自己的人都要被打倒。那时,他的内心得有多孤独痛苦。 即使遭受这么大的委屈,他依旧坚持组织原则。不撂担子不消极,不搞报复不仇恨,组织一句话马上就回到前线参加工作。纵观古今,心胸宽广如此者,能有几人? 1949年,终于初步成功,可这一路上又付出了多少的代价。毛氏一家,满门忠烈。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以及自己的妻子都英勇献身。为了力排众议抗美援朝,不得不把自己最疼惜的大儿子送上了战场。对啊,你毛 泽东都不让自己的儿子去打仗,凭什么说服别人把自己儿子的命交给你?毛从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唯有这次自私的把儿子送到了朝鲜。为了什么?国家与人民。最终为国牺牲,客死他乡,白发人送黑发人。 毛的这一生,太苦了。前半生坎坷磨难,后半生孑然一人。作为改革者,事业尚未成功;作为个人,他从未享受过天伦之乐。如此曲折痛苦的一生,他究竟为了什么?为的不过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普通人。 一件事,成功之前都是可笑的;一条路,走过之前都是迷茫的。毛离开了我们,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留下了这几卷毛选,里面存下了他的所有精神财富。现在的人抱怨着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抱怨着社会的不公,却忘了一位老人在很多年前的文章里就早已写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总有一天,那些还为理想而活着的人会面对书里的文字洒下热泪,会真正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