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
学术界比较常见的有几种学说,即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神话起源说。认同度较高的是劳动起源说和神话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充分肯定了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一说法。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在集体协作劳动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疲劳程度,自然而然地发出有节奏的整齐划一的声音,这种劳动呼声慢慢就被赋予某种情感和愿望,劳动者企图通过呼声表达劳动的激情与场景,由此产生了原始劳动诗。
原始劳动诗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即原始诗歌,属于集体口头创作。
比如,记载于《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就是一首典型的原始劳动诗,简单,生动。它形象描述了先民狩猎的过程。
神话起源说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知识匮乏,无法理性、科学地认知世界,面对难以捉摸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心理。
山洪、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生老病死等,极易引起先民的惊奇和恐慌。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时,就会不自觉地幻想出各种各样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其进行顶礼膜拜,往往充满了对英雄的歌颂以及对有害现象的抗争精神,原始神话也就由此产生了。
原始神话是先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在流传过程中又被继续加工,一步步发展为完整、精彩、感人的故事,后来又被收入《山海经》、《庄子》、《楚辞》和《淮南子》文献典籍之中。
说起原始神话,我们头脑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些画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造字、夸父逐日……就连几岁的孩童都能随口说出几个神话故事,其魅力可见一斑。
原始神话内容丰富,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受到后人的极高重视,《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都保留了一些神话材料。此外,它也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了好的素材。
时隔数千年,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多文学、影视作品撷取原始神话的素材,成就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原始神话作为古代文学的起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文学史的发展增添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