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要求父母要无条件答应吗?孩子混不吝要揍吗?其实挺郁闷的,华珍忍不住揍了心肝小儿子。
熊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不知道啥时候,学会了“我的”“不会”“不能“ 。口头禅。所有玩具都是”我的“。准确地说凡是他喜欢的就是”我的“,凡是大人们认为有危险,不能去的地方,雄孩子总是会说”不会”,要与他分享的东西,总会说”不能“……
或许是胎带的,这熊孩子。忒小气,一点不如意,就生气地不行,若不加以安慰,任由其哭闹,结果会嘴脸乌青,不省人事,有经验的老人们,有言'这孩子将是个有福气的,小时必不好带,能带大就好,福分在后面”。
因此老人们更心疼的宝贝,放在手中怕冻着,放在哪里含在嘴里怕化着。一家子尽全力迁就着这小不点。
农村老人们重男轻女的缘故。这熊孩子更无法无天,嚣张跋扈。仅仅大一岁多的小姐姐被他欺负的胆小懦弱。每当有好吃的,好玩的总是优先于是小的。
没有和老人住一起,因着大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缘故。华珍一人带不过来。小家伙就教于老人带。这可开心了俩老人,宝贝孙子更宠的带劲。
这小家伙到了爷爷奶奶身边,吃饭也不用勺子了,吃一口跑着玩一边,爷爷就跟着后面拿着小碗喂一口,少则半小时,多数一小时。等熊孩子吃饱,两老人饭早已没有温度了,夏天还好,冬天就着开水拌拌在吃。
华珍忙不过来,丈夫工地上班,华珍一人忙着小商店,还得按时接送大女儿上幼儿园。到周末有空回家看看老人孩子。有欣慰,更多的是担心。
女儿上了幼儿园,活泼开朗有礼貌,胆子稍稍大些。可这小儿子,在爷爷奶奶家就一混不吝。需要的东西,必须得随要随到。明明说好要吃面条,等奶奶面条做好,却要吃米饭。没得商量,撒泼打滚,直到米饭上桌,不知这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还是怎么。两老人总好脾气的哄着,宠着。
爷爷奶奶爱护心疼孙子是毋需质疑的,可看到这爷孙本末倒置的样子,是该欣慰还是更多担心呢?
眼看着年初熊孩子到三岁,够去幼儿园的资格了。华珍和丈夫商量着,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带,顺道收收这混不吝。
记得在公婆家,熊孩子混不吝时候,丈夫卷皮袖子还没把孩子怎么着,这孩子杀猪搬的吼叫声,直接爷爷奶奶把熊孩子抢了过去,还换来老人的责备。有爷爷奶奶在,父子俩的战争,总以孩子爸爸爱责结束。
这攒着的劲,熊孩子可得悠着点儿吧!
毕竟也就三岁的孩子,由着天性看能上房揭瓦不?
首先到吃饭时间,只管盛好饭,勺子放好,爱吃不吃,时间一到,收拾碗筷,可这孩子并不买账,吃饭不老实,一个不高兴摔了碗勺子,压住怒火不管他,继续各吃自己的,吃完,收拾,饿着他。
然而家有商店,更本饿不着熊孩子,专等有人买东西要求拿好吃的,碍于孩子的哭闹,旁人的帮助。总能拿到吃的。
东西总是别人家的香。一段时间过后,家里的小吃也吃厌烦了,吃饭到好了些。知道没有爷爷奶奶追着喂。自己到老实的吃饭了。
这爱扔东西的毛病,还是改不了。
前天晚上,和姐姐一人一包虾条拿着吃,他吃的快些。吃完了,打姐姐的主意。
“姐姐给我一些,我没有了”
年仅四岁的姐姐,犹豫了一下下。
“好吧。”分给了弟弟一些。
不一会儿,没有了。
“姐姐再给我些”
女儿看到仅剩几根了。
“不行,你的吃完了,我的也要没了,不给。”
这下可惹火了。撑着姐姐不注意,抢了过来,全部都到在了地上,一个劲的说我的我的,这还不解气,顺手拿起坐的小板凳朝姐姐砸过去,姐弟两哭成了一团。
姐姐是委屈疼痛的哭,这熊孩子是有气,闯祸了后怕的哭。
早前,家珍听婆婆得意的夸奖过熊孩子,说这孩子教隔壁孩子,如果犯错了,大人来了,就赶快哭,使劲哭,这样大人就不会收拾自己了。家珍哭笑不得。也就听听。
谁知,这孩子真是,明明自己霸道,抢了姐姐吃的,打痛了姐姐,(幸亏孩子力气小,扔的塑料小板凳)要不然。
家珍毫不客气的揍了熊孩子,认错,给姐姐道歉。
爱孩子的心都一样。小时不教育,长大教不了。随着孩子大点,有少许进步,有欣慰的同时,且不敢放松。
对于混不吝还是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