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从父亲那里得到价值不菲的财产分配;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在人脉和资金上,不遗余力的支持为独子王思聪完成他的小目标;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将如日中天的娃哈哈帝国留给自己的女儿宗馥莉……商业巨头的孩子们,大多子承父业,在父亲开辟的江山事业上继续前行,拥有众多的资源,开展自己未来的人生。在华人世界中,不论穷人富人,都希望一生所积蓄的留给后人。
前美国首富、股神巴菲特却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富爸爸,他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观。有趣的是,他的孩子们,年满19岁时,会得到一笔数额非常有限的财产(大约是9万美元),之后,这些“富翁的孩子们”便不能再有其他的奢望了。2006年,巴菲特将370亿美金资产,全部捐献给盖茨夫妇的基金会,另外,他还设立了3个“10亿美金”的基金会,分别给三个子女管理,当然,他们只享有管理权。
在这个富爸爸看来,让孩子们懂得“做自己”,并学会选择自己的道路,比继承一笔巨额遗产更重要。
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巴菲特,被称为“文墨农夫”。自5岁起,他便热衷于种田的事情,梦想便是成为农夫。在确定了这个职业理想之后,父亲给他一块地,他选择了大学退学,开始艰难的经营农场,每个月必须如数交付父亲租金。经过艰辛的努力,农场盈利翻倍,如今的霍尔德已是60平方公里的农场主。 不仅如此,霍华德还参与盖茨基金会,投入资金研究抗旱玉米,帮助非洲农民解决温饱。他的个人基金会专注于世界饥饿问题。
不久前霍华德任职父亲“非执行董事会主席”职位,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是个没有薪水的职位。霍华德还必须依靠他的农场养家糊口,当然,做农夫也是霍华德唯一不愿意放弃的事业。
对巴菲特本人而言,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财富追随兴趣,而不是兴趣追随财富。所以 ,他尊重孩子们的兴趣与选择,让他们勇敢的做自己,追随自己的理想,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父亲的鼓励下,唯一的女儿苏茜成为家庭主妇和两个孩子的母亲。而小儿子彼得,则成为一名音乐家。小儿子在《做你自己》一书中,感恩父亲对自己的支持与影响,写到父亲曾对他说过的一番话:"儿子,咱们俩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是我的画布,我很高兴每天都在画布上添几笔。"对彼得而言,这是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在中国,家境宽裕、衣食无忧的孩子,往往更缺少坚持奋斗的毅力和能力,大多时候,父母过多的保护与干涉,反而剥夺了他们探索和实现自己理想的能力。换句话说,这些孩子已失去了掌握自我能力,许多孩子害怕面对问题,遇到困难只会选择逃避,不敢面对。而懂得“做自己”的孩子则恰恰相反,无论遇到任何的问题,他们都会更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他们活得更加自信。这种自信,是发自生命深处,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这种自信更持久、更稳定。面对工作与生活,他们会自发地、十分快乐地去享受,哪怕是挑战和困难。
对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父母们”或者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人,相信这个观点都具有启发性。我们需要清晰的知道,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的人,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的教育焦点,更应该放在帮助孩子自我认识与品格的塑造上,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懂得“做自己”,而不是用金钱为他们堆砌一个衣食无忧的下半生。
“做自己”才是你给予孩子(和自己)最重要的教育,相信他们未来所拥有的会比你给予的更美好!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