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小时候是一个抑郁质倾向的孩子。比较被动,也很敏感,特别在意别人的肯定和看法。
父母说话的语气我非常不喜欢。我一直觉得是对我深深的厌恶。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态度,语气,待遇也不同。我虽然基本接受,但也有所不满,但是从来不表现出来。
我最讨厌的事,就是催我去做饭。我做家务不太行,手慢,我爱学习,学习也一般,我想只学习不做饭。虽然心里非常生气,却不敢反抗!!但是男孩子却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呼朋唤友,开开心心,父母见了这些朋友,那个亲切,酸死我了。
有一次包饺子,别人都吃了,包括我哥的朋友,就我没吃。使劲擀皮,希望大家早点吃饱,就有我的了……我每顿吃很少,但是每顿都少不了,脾胃弱,存不下啥营养和脂肪的一类人。我暗暗默默地忍受着,等着吃饺子🥟。最后我妈来了一句:都吃完了,我们收拾吧。好几十年过去了,想起一次扎心一次……
最近,我哥来看我妈了。
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我好像是想把以前我想要的,他们没给我的,要回来。
我第一次,没有主动做饭,洗碗——就是那种我是好孩子的心态——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做家务,为了大家有饭吃才做的,本身就是“表演”!!
坚持了一个多月了。直到今天,我妈第一次喊我去做,我也没动,我在赶时间,我想做点我的事。
最后,我爸去做了。什么都没说。
也许,我们大了,他们老了,管不了了。但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真相是什么,今天我释怀了。我觉得,他们也是爱我的。当你觉得,别人可以无条件接纳你时,你就心里再也不憋着那口气了。
母亲是个混沌的人,她说话从不琢磨。最近她几个月休息,突然不干家务的老爸,尽心尽力照顾她,她还是各种抱怨,指责。我才明白,她原来就是这样的人,并非针对我。
不断试探爸妈底线,投其所好的孩子,总是能和爸妈脾气相投,这样的孩子在1000对脾性各异的父母这里,爸妈总是能接纳她们的“错误”和“过分”。
总是期待自己“更好”“更懂事”,能换来自己想要的“价值”——理想中的“父母角色”,这样的孩子在1000对不同父母面前,都“无法”被接纳任何一点错误,也从不敢“过分”。
所以,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要建立的不是理想的“价值特质”,而是建立“如何实现价值的方式”。
要通过“勇气,因为目标而愿意调整自己的方式”的努力去索要,才可能拥有你想要的价值。
你和父母,和任何人都不一样。你的性格,感情,沟通方式,和他们不一样。接受这一点,然后试试去做做努力,可以淘气,任性,可以不讨好,不代替,有时候去主动关心,更可以在该生气的时候就生气,不要隐藏你的心。
爱,和你想要的一切,是要去“索要”的。
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价值观”。
如果你不想主动,不想改变自己,至少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别委屈自己,这不是也“迂回被爱”了吗?敢说“不”,照顾自己的不喜欢,不是自私,是双方都有调整的机会,得以“好”下去。
所以,我要是一个主动的人,我会去索要和坚持———我想要的东西,包括爱,机会,拒绝别人,一切。
完美主义者,文艺青年,可爱的小孩子们,把心中最美好的特质(博爱,体贴,公平,温柔,担当,责任心)视为“价值”。这些价值是最重要的,既是他们的顶端,也是底线,于是没有了空间,给彼此,给现实。
从今天开始,对于“耿耿于怀”的父母,对于很多人事,我重新建立了价值。我的心,不再对别人给出隐藏的定义。拿出勇气,去要。要不就结束这件事。别一直挂怀。
“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你要的太少,别人才索性什么都不给你,结果你一无所有。”
——辛夷坞《浮世浮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