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有一个,吐槽哥哥的,简单说就是老人把财产送儿子,养老找女儿。
女儿问我怎么办?
嗯,这个在我上一代,很常见的,许多孩子多的老人,总有偏爱,被偏爱的一哄,就把财产给人家了,真到需要用钱解决问题的那天,却啥也没有。
拿财产的人又不肯负责全部,有的甚至一点也不想负责,老人为生存,只能硬去赖其他孩子。
这个时候,其他没有得到财产的孩子,不愿意负责,就会被道德绑架,说什么孝顺老人,就应该不计较钱财,出于感恩之心之类的。
有的老人会真的去起诉没有得到财产的孩子,要求支付赡养费用,一般结果都是会得到法律的支持,导致其他孩子又气又闷。
------------
我个人感觉,这样的情况属于法律漏洞。
但法律好像是这么规定的,老人可以任意把财产赠与其他人,满一定年龄后,老人如果经济困难,没有收入,所有孩子都是需要赡养的。
不过到底给老人多少的赡养费用,没有规定,最低和低保差不多就可以了。
但是,这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
即便是被追诉的儿女给了,也是觉得太不公平,心不甘情不愿。
伤心的孩子,可能对老人更加冷嘲热讽,不管不顾,任由老人自生自灭也有的是。
背后得到利益的人,却可以偷笑。
总之是一个很难看的结局。
----------------
这方面有些发达国家是做的不错的。
比如据说在德国,老人老了以后,如果经济困难,无法自己养老,国家会给你补贴,让你去养老院。
但是政府会有一个财产追溯,就是你之前的财产,如果赠与其他人了,那么法院会追溯回来,优先用于你的养老。
这样就在暗示一个原则,你的财产,必须优先负责你自己。
即便你不想这样,政府也会强行,而得到财产的人,也要知道,这个好处是不能得的,要吐出来还回去的。
但我们国家给个人养老,财政承受不了,于是只好都推给了孩子们,要求子女必须要承担赡养责任。
于是多子女家庭,出现了财产和赡养之争。
我们国家许多风俗都是,女孩不养老,不继承财产,男孩养老,继承财产,可是这是风俗,不是法律规定。
一些人,趁老人不糊涂的时候,先把财产骗到手,然后等需要赡养的时候,就干脆不管了或要求其他孩子平均分摊赡养。
道德对他们的约束,一点用没有,宁愿被唾沫淹死,自己得实惠就行。
说翻脸真的翻脸,说不管真的不管,光脚不怕穿鞋的,法律这时候,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更何况,关于赡养,民不告官不管。
多子女家庭,这种情况,心软,更心疼老人,更在乎其他人嘴的人,就要吃大亏了。
-----------------
这又是一个新旧冲突和法律没有完全覆盖的问题。
现如今养老,靠社会道德的捆绑,靠孝顺来约束,已经不能够了。
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人均寿命不断增长,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老人需要赡养的时间,比以前长的多。
目前,优先自己负责自己养老的思维方式,更适合当今社会。
许多老人,还按照风俗,或者旧思想,觉得只要把自己的资源,财产,投给孩子,或者某个孩子,这个孩子就应该赡养自己,孝顺自己。
实际这是一种对每个人都是哲人,是圣贤的期望,这是最好的情况。
而当我们发现,人的理性有限,人性的幽暗之后,就有了次优选择,那就是法律。
如果人人都能按照最好的期望去做,那就不需要法律了。
所以,把自己最虚弱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全部交给某个人去负担,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不论这人是谁,而且对这个人,也是极其艰难的考验。
------------
聪明的老人,在养老问题上,一是要把眼光拉长,二是要明白,千万不要去赌人性和不确定性,即便那是你儿子。
为什么说要把眼光放长呢?因为,衰老是阶段性的。
每一个阶段,都会比现在糟糕许多。下一个阶段,花费,需要的人工精力,生存质量,和现在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你能自理—你需要靠药物——你需要有人做饭——你需要挂着尿袋——你需要拐杖——你需要轮椅——你需要24小时卧床——你需要喂饭——你需要喂水——你需要别人处理你的排泄……你看不见……
每衰退一个过程,生存质量下滑一大截。
钱是保证你,不断下滑后的生存质量。
那么养老究竟要多少钱?
一般情况下,老人如果说,自己没有生病,生活自理,是不需要其他人插手的,甚至还能帮助小孩做家务带孩子。真正赡养的计算,是从老人病后失去自理能力开始的。
调查数据显示,80岁的老年人,失能或半失能的概率超过60%,年龄再往上走,就变成70-80%。
我以我朋友的外公为例:她外公得了某种癌症,从失能需要护理,到去世,共计活5年。
她家,在有外婆在的情况下,对外公的花费如下:
1、护理保姆,5年,工资支出30w左右。
2、生活费用,5年,支出15w左右。
3、经常闹个小毛病,住院,前后7次,支出30w左右
4、日常保健品,药物,支出15w左右。
看到没,花费已经将近100w左右。
如果说,老人没房子,你要购置房子,或者租房子,房租还要至少增加一个10w左右,那就正好需100w。
这些不包含,房子这里那里坏了,需要维修的费用,不包括外婆生病的费用,只是赡养一位老人的花费。
好歹外婆在,有人看着,不至于发生保姆虐待外公。如果外婆不在了,外公是老年痴呆,精神失常,不但需要照顾护理,还需要家人的陪伴。
精神失常是最麻烦的,会走丢,会半夜大喊大叫,扰乱家人和邻里,这些都必须有人去管。
朋友母亲是兄弟姐妹4个,且有13个外孙和孙子都在本地的大家庭。
这么多人,老人生病了,她家里连她都要请假去医院陪床,送饭,简直人仰马翻。保姆到了休假的时候,其他孩子也得放弃假期,去陪父母和外公外婆。
管你是跨国ceo还是网红达人,都要去给老人翻身,擦便便,洗澡,剪头,按摩,喂饭,有时候还被会痴呆的老人打。
如果一个孩子家庭呢?
她外公退休工资5k,住院费国家有报销。她母亲家里兄弟姐妹四人,分摊下来,差不多每人每年要再拿个1w左右。
这些钱,有的子女还可以,有的是咬牙拿的,有的则是十分困难。
她外婆没有工资和医保,也就是说,如果失能的是外婆?
他们都不敢想。
-------------------------
如果你没有医保,也没有养老金,那么你就需要准备出来100w,做养老保障的。
如果没有,那生存的质量肯定就……
所以,根据数据,现实中实际情况,作为老人,不能盲目的乐观,去赌儿子或某偏爱的孩子会给你养老。
当时接受你财产的儿子,他也不知道,养老意味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他自己也没有老过。
他只觉得当下,哄好父母,把财产弄到手了。
他也不清楚,父母的老,是要经历什么,到底要花多少钱,搞不好最后发现,亏大了。
他当时只觉得,老了和现在应该差不多。
实际上,是差很多的。
怎么养老,什么质量,不取决于儿子的孝心,实际取决钱。
钱从哪里来?
用自己的钱理直气壮,用其他人的……
孩子们要增加负担,还可能引发他们的家庭不和。
所以,没有到非必要的那天,你都不能随便将全部财产赠与谁(注意,我说的是全部)。
因为你第一不知道,财产给出去了,儿子是否会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也不知道,财产是否在你养老的时候,还在儿子手里(万一他搞没了咋整),或者,也许儿子走在你的前头也说不准……
记住那句原则,自己负责自己是最优解。
有时候,不单单是老人用孝道绑架孩子,现在也有不少孩子用养老去绑架老人。比如说,你不给我买房,不给我看孩子,不给我娶媳妇,我就不养老……
老人遇到这种问题也是两难。如果孩子是好孩子,你去帮助一下,是ok的,毕竟现在的年轻人竞争确实很大。但不建议超出自己的能力,孩子也能理解你。
不能说,自己也去借钱给孩子买房买车,然后六七十岁还去打工,搞得身体不好生病住院花费更大。
--------------------
上一代的多子女家庭老人,喜欢偷偷摸摸的把财产给某个孩子,在大家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等用钱的那天,才发现,养老保障早就没有了。
这个值得警示。
不管是多子女家庭,还是独生子女家庭,作为成年成熟,有思想的孩子,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去看好老人的财产。
不要老人一说,这是我的事,你别管,或者既得利益的人嘲讽你,我们就赌气不管了。把父母当孩子养准没错,拿你怕孩子犯错毁掉一生的劲,去管理父母,肯定行。
老人除了喜欢把财产赠与偏爱的人,还有喜欢拿钱去赌博,被诈骗,或者买保健品,又或者借给那些根本就不还钱的亲戚,搞没了是常见的事。
我们去管,也不是贪图老人的钱财,而是在努力的保障老人更好的晚年,那些是父母的保命钱。
等我们交不起住院费的时候,请不起保姆的时候,我们更后悔。
让我们决定,存款是给女儿出国留学,还是给父亲交手术费的时候,那是何等扎心。
老人并非是多聪明的智者,他们只是平凡的普通人而已,所有人会犯的错。
当你看出来,老人没能力管好自己的财产,就应该早早提醒,早早规划。
尽管我们中国人不能随便谈论生死,我们也应该学习《最好的告别》那里的经验知识。
衰老和死亡,是我们一生必须面对的事。
父母满一定年龄后,我们就要经常询问,帮助他们理性的看待他们之后要经历的事。
比如,到了父母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居住的时候,是喜欢在哪里,和谁?对方同意吗?
能接受养老院吗?
父母病了,需要子女去决定的时候,我们准备花多少钱去治疗?
什么样的情况下,就放弃治疗了?
如果失能了,谁来护理?
如果失能时间长,又如何解决?
这些都可以平时问问父母的意见,也可以问问其他兄弟姐妹的意见。
现如今,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女儿,不应该管,或自己是个家里的老小,不应该管,或自己条件不好,不想管,又或者老人挺好的,能自理不用想那么远……
这些都是懒惰、逃避,推脱,等待的思维造成的。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父母60岁的时候,关于衰老,和赡养的问题,你就应该准备起来了。
规划父母的养老,也是规划你的人生。
因为,即便父母不听劝,最后把钱搞光了,没有存款,没有退休金,你还是要,顶上!
因为父母是,你一生的录影机,是人工硬盘。
他们用眼睛,记录你前半生的成长。
父母不在了,当你再想回想来处时,发现硬盘不在了,以前的录影也损毁了,你连个想求证你小时候确实存在过的人都没有了,太遗憾了。
他们是接你来的人,你是送他们走的人。
-------------------
最后,老人把财产送儿子,养老找女儿,女儿怎么办?
“孝子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女儿,你做好你能做到最好的,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