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成故乡的他乡》笔记
1.刘皂的《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诗人的故乡在咸阳。可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他在并州住了十年。有一天终于要离开这里了,可是却要去更远的地方。当他再回头看并州的时候,发现并州好像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他已经把他乡熬成了故乡。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他用的是“无端”这两个字,他说没有什么理由的,一定是因为某些迫不得已的理由,他需要离开这个地方。
他用“无端”,是在讲命运的不可捉摸,在讲命运的不确定性,好像有一只命运的手在抓着你。你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这些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他此刻当然想回到故乡了,可是没有机会。他想继续留在这个他已经熬成第二故乡的地方,同样没有机会。
2.诗文背后
在古诗里,这种写法叫作“加一倍写法”。A情况是我们常人能够理解的一个很悲伤的情况,可是我经历的不只是A情况,而是在A情况上又加一倍的B情况。
例如:王勃写的《秋江送别二首·其一》,“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再比如:《红楼梦》里面林黛玉写的那首《秋窗风雨夕》,“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已经百花凋零,已经秋风萧瑟了,更何况满天凄风冷雨,让人怎么承受得住呢?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能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
我旗下会员点此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