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去年推荐我看这本小说,她是个喜欢些常人不太喜欢的东西的疯女孩,我抱着试试的心态买了准备读读,没想到一开始就是:眼前血红的河水,深不可渡,蒙面女子脚下的尸体成倍地堆积,有些还残存一口气,在痛苦地扭动挣扎,承受匪夷所思的死法……又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我没有了看这本书的兴趣,讲起随手插在书架里。今年因为我在国外准备入学考试闲的有些发慌,丢弃了国内的各种补习班,我重新拿起了这本书准备看看。
一开始还是那副全是死尸的画面,可能是心境的不同吧,我居然没有那么反感,反而有了渐渐读下去的冲动。在《地狱》这部最新的作品中,兰登教授不仅要从佛罗伦萨奔赴威尼斯,继而再转战伊斯坦布尔,还必须与神秘组织“财团”与国际卫生组织的特别部队周旋。与以往不同的是,兰登教授这一次出场更为戏剧化,让人觉得更加扑朔迷离。他遭遇袭击后毫无意识的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家医院里,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从哈佛大学的校园来到意大利。失去记忆加上再次遭遇杀手的袭击,兰登教授不得不随着女医师西恩娜逃亡,并于逃亡中加以反击。 兰登教授需要在混乱的局面中根据细微的线索、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储备去寻找真相,一切都是从他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恐怖梦境开始。梦境中的画面惨厉,出现的神秘女子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去寻找,你就会发现”。 兰登教授失忆,手中的线索又实在少的可怜,知情人又不能告诉他真相,各种谎言与隐瞒,寻找的过程可谓是让读者煎熬。后来,读者才发现要寻找的是一个遗传学天才放置在某个地方的病毒。我们才发现,作者想要讨论的原来是人口问题啊!
即使兰登争分夺秒,找到病毒之时,才发现病毒早已扩散了一个星期。
遗传学家是个但丁迷,他坚信巨大的瘟疫后会迎来繁荣。所以他要制造一场大的瘟疫,以解决世界,人口过剩的问题。他通过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中的几句诗,通过兰登教授的聪明才智来告诉读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很想弄明白到底什么,但可能因为知识储备有限,总是和作者的答案背道而驰。
来说说结局吧,作者最后还是让病毒扩散了,也许表现了作者的某种倾向吧。可是我却对这个所谓天才想出的解决办法很不赞成。 书中扩散到全世界的病毒可谓十分厉害,首先,它是靠空气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很快。其次,它是一种DNA病毒,能够改变人类的DNA,使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失去生育能力。人类现在对基因工程的研究确实很有隐患,这也是作者关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病毒虽然不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痛苦,可是,却会造成更多的问题。那些失去生育能力的人们,他们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难道他们不会有过激的行为吗?凭什么是他们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样的病毒也许比瘟疫更有危害,使世界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所以,对于作者的这个设定,我觉得很不合理。
人口过剩,这个世界性问题,也许有些人会有过激的主张。可我觉得出于人道主义,人口问题只能以较温和的手段解决,控制人口增长。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些副作用,可是却是很好的控制了人口,使我们国家有可能繁荣下去。可是有些国家,可能是出于宗教文化方面的原因,抵制堕胎、节育,对人口问题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措施,这是不明智的。非洲国家的生存问题更是严重,我现在就在非洲,看见贫民区的人连喝口水都要出钱买,马赛马拉的小朋友连鞋子都没得穿,希望我们更多人能关注他们的生存,让世界变得更好。
由于兰登的失忆,本书的前半部分让人觉得很扑朔迷离,分不清敌友,作者刻意的引导,使读者心中的人物形象正恶颠倒,对后文的理解也有困难。这仅是我自己的看法,也可能是因为我一开始没有怎么看懂吧。
最后,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丹·布朗以《神曲》为切入点,让我对《神曲》有了进一步了解。丹·布朗的每本书能让读者了解一些新的东西,比如郇山隐修会、共济会等等。其实,作者不仅仅是介绍《神曲》,更是讲述了文艺复兴那个年代,那是充满才情的年代,确实让人向往。而且,在这场探险中,讲述了许多关于艺术品的知识,更是穿梭于几大教堂、风景名胜之中。维奇奥宫、碧提宫、圣母百花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那些金碧辉煌充满异国风情的古朴建筑在情节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珍贵令人过目难忘,亦更加令人向往。
总体来说,我喜欢丹·布朗的小说,因为他将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融入小说之中,让我在阅读惊险的情节之余,还有了艺术方面的收获。更加激发了我大学里选修艺术史的冲动啊哈哈。
这本书吧,有褒有贬,但我还是想要推荐一下,因为在这个言情小说充斥的时代,有这样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小说让我读完更想要充充电提高自己了。
去寻找,你就会发现----读丹布朗《地狱》有感上面是我在读书过程中摘录下来的一些小常识,希望下次去佛罗伦萨的时候能有点经验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