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急时刻皂白不辨的人准备的。
——丹·布朗《地狱》
01# 《神曲:地狱篇》
一部风靡全球的《达芬奇密码》,让年少的我认识了美国作家丹·布朗,也让我初次看到西方宗教故事、绘画艺术、符号解密的无缝融合,记得当时看得废寝忘食,如痴如醉。
延用相似的风格,《地狱》呈现了一个由文学、历史、建筑所构建的宏大世界,在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的指引下,一步步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透出欧洲建筑的瑰丽风貌,也引出文学背后的残酷现实。
但丁笔下的“地狱”(Inferno)是一个结构严谨而复杂的阴间王国,它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越往下灵魂的罪恶越深重。画家波提切利曾按照但丁的描述画出“地狱图”,目力所及都是一片惨状:那些困在生与死之间的幽灵被燃烧、被鞭打、被吞噬、被折磨……
无疑,丹·布朗在各知识领域的研究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尽管这部作品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也有游记的嫌疑,但若抛开文学角度的犀利评判,纯粹享受故事的紧张感,品味西方文学诗篇的韵律,以及在脑海中游历一遍那些历经千年的伟大建筑,也算是一次愉悦的过程。
02# 世纪难题
兰登教授一直是迷迷糊糊的,毫无理由地被追杀,毫无头绪地被协助,身旁的小伙伴是敌是友,傻傻地分不清,只记得似梦非梦的幻象里,一个白发女人的提醒:“去寻找,你会发现。”
到底要寻找什么?会发现什么?是病毒?还是一线生机?
丹·布朗一边畅游佛罗伦萨、威尼斯、伊斯坦布尔……一边严肃地提出了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世纪难题:“如果你面前有一个开关,按下会随机消灭地球上一半人口,不按则人类将在一百年内灭绝,你会怎么做?
读到这里,突然想起《复仇者联盟3》的灭霸,轻轻一个响指,半数生命化为灰烬。无论是开关,还是响指,都是因人口膨胀导致的资源短缺所引发的极端选择。
在美剧《盲点》中也有类似的桥段:一个负有盛名的医生有秘密地制造大型毁灭性毒气,口口声声只为了减少暴增的人口,阻止地球走向灭亡。
而书中的天才遗传学家佐布里斯也预示到人类的灭绝,他不惜选择自杀,选择制造“病毒”,选择毁尽声誉来完成他的“伟大使命”。为何这些科学家、天才、医生能如此轻易地回答那个世纪命题呢?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个命题却很难很难,根本无法回答。是因为我们忙于生存糊口,疲于生活琐碎,无暇顾及人类是否灭绝这么长远的事?还是因为我们习惯选择逃避,选择忽视,选择不相信呢?
03# 绝育病毒
“否认是人类应对机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如果没有它,我们每天早晨醒来时,都会被我们的各种死亡方式吓倒。”
一听到病毒,一想到地狱,人们就立马恐慌。兰登大惊失色,世卫组织兢兢战战,西恩娜惶惶不安,“教务长”噤若寒蝉……一次次的否认,只换来一次次更深的恐惧。
这个所谓的“病毒”,如同14世纪中叶爆发的黑死病,一步步蔓延、扩散、侵蚀读者的思维,但这个被吊起来的胃口,却在最后一刻食不甘味。丹·布朗埋下了一个大坑,却用“绝育病毒”来填补,免不了引来虎头蛇尾的嘘声。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在某些国家,可能出于宗教文化方面的原因,坚决抵制堕胎和节育,对人口问题也没有做出相应的措施。摆在面前的,是人口的指数级增长,是资源的严重短缺,更是生存的气喘吁吁。
我们不主张过激的行为,但人口过剩,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04# 无为则罪过
佐布里斯从不觉得自己是极端的,总要有人去做出改变:“在这个萎靡的世界里,我只能沉沦了我自己。”
兰登从未想过放弃,尽管一直迷迷糊糊,却听从内心的呼唤,一路跌跌撞撞,却碰上了出口。
西恩娜和伊丽莎白从未甘于屈服,尽管无法阻止病毒的扩散,却依旧选择竭尽全力的挽救,寄望于未知的未来。
但丁从未退缩一步,尽管深受残酷的政治迫害,被控制、被清洗、被流放……却最终谱写出《神曲》。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当你潜入一条黑暗的隧道,发现自己无路可退时,如果余下的那口气不足以支撑你原路返回,你唯一的选择是继续前行,游向未知……并祈祷能找到出口。”
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只剩下绝望了。
在危险时刻,没有比无为更大的罪过。
阅读更多书评,
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翎爱写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