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时,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
图中紫色的是染色体,染色体顶端的粉色的就是端粒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第一、细胞愈老,其端粒长度愈短;细胞愈年轻,端粒愈长,端粒与细胞老化有关系。衰老细胞中的一些端粒丢失了大部分端粒重复序列。当细胞端粒的功能受损时,就出现衰老,而当端粒缩短至关键长度后,衰老加速,临近死亡。
第二、正常细胞端粒较短。细胞分裂会使端粒变短,分裂一次,缩短一点,就像磨损铁杆一样,如果磨损得只剩下一个残根时,细胞就接近衰老。细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DNA丢失约30~200bp(碱基对)。
第三、研究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酶,它合成端粒。端粒的复制不能由经典的DNA聚合酶催化进行,而是由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端粒酶完成。正常人体细胞中检测不到端粒酶。一些良性病变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也测不到端粒酶活性。但在生殖细胞、睾丸、卵巢、胎盘及胎儿细胞中此酶为阳性。令人注目的发现是,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活性的端粒酶,端粒酶阳性的肿瘤有卯艇癌、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等。人类肿瘤中广泛地存在着较高的端粒酶耥端挝酶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是当前较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5期第11课5组雷颖佳】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不免在一定程度上燃起了人们延长寿命,甚至追求长生不老的热情和希望,以为找到了人类寿命的“开关”。然而,像人类这样的多细胞高等生物,其复杂程度远非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可比,其正常寿命的长短也不可能简单的仅仅由端粒和端粒酶来决定。与早衰有关的遗传疾病,如维尔纳综合症 (Werner syndrome ,又称为成人早衰症) ,可能与染色体端粒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不过造成这些遗传病的基因突变同时也会影响DNA的修复,这本身也会是造成过早衰老的一个因素。另外,对于占大多数的分化成熟、停止分裂的体细胞来讲,它们的端粒也不会无限的变短,因此,现在看来,端粒的长度可能并非这些细胞衰老的主要决定因素。
多细胞高等动物,包括人类的生命活动,无疑是高度复杂的新陈代谢系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我们埋头过度关注生命过程中的某种机制,某个蛋白,或者某条信号通路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忘记生命活动整体的复杂性,忽略自然界的一些基本法则。体内细胞的永生,恐怕并不能代表生命个体的健康长寿,它更有可能造成生命个体因患上癌症而更加痛苦地死去 。我更相信,经过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通过与周围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人类的寿命极限早已写入我们的基因当中,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要想改变人类的寿命极限,或者追求长生不老的话,我们恐怕只能从头来过,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基因蓝图,而倘若果真如此,那样的“人”,还属于人类吗?
也许,对永生的渴求,是我们人类永远的心结,现代人也不例外。然而可惜的是,高高在上如秦始皇帝,一生求仙问药,以期长生不老,然而他苛政如虎,又何曾料到偌大的帝国仅二世而亡。就像2000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所说的,“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与其追求寿命的延长或者永生,不如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更加健康,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如此,当我们年华渐老,行将离去的时候,才可以坦然地对孩子说:我留给你的,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