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篇幅短小,韵味悠长;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有情由。
《大戏》,作者津子围,选自《2021年中国小小说精选》,秦俑选编。
本篇小说讲述一个演出团队送戏下乡,搞错地点,将错就错,主动“送”戏的故事。
说说情节冲突
开篇就是矛盾冲突,老姜对领队不满,因为在节骨眼上他因病撂挑子,如果大家不赞成演出任务,到手的补贴就拿不到,于是,老姜被迫担任临时领队。
第二个冲突,老姜干上领队后,首先就是联系演出地点“团结农场”,但是人家因为秋收忙,不愿意看戏。一个要完成演戏任务,一个不愿接受。老姜是个好演员,在生活中却是个直杆子,怎么办?
应付?作假?
有人提出这类办法,看来确实难办。
第三个冲突,虽然他们计划的团结农场之行,在演出上有水分,但是还是认真地搭台子,这种认真的镜头还是吸引了几个观众。搭台盛况和寥寥无几的观众形成鲜明对比,或许这次演出就是这种结局吧。
第四个冲突,也是小说高潮。正当他们因为准备不足,在台上错误频出,大显尴尬的时候,领队打来电话找他们,结果在演出地点上,大家搞错了,南辕北辙。领队去了团结文化广场,老姜去了团结农场。但是,这个时候怎么撤台?台下诚实而渴望的眼神触动了老姜,他决定正儿八经地演一场大戏。
说说主题
本篇小说,送戏下乡,为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提高基层文化公共服务水平,让文化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这是老姜在团结农场演出开场时说的,也间接点明小说主题。
但,这只是一方面,它只讲明了文化从上至下的展示,却没有说明文化从下至上的生长。在小说高潮部分,老姜看到了诚实又渴望的眼神时,他决定正儿八经地演出,这时,文化上下交流的通道才打通了。
文化从人民群众中来又从人民群众中去。在故事中,这一点也是有暗示的,演出团队去的团结农场,证实秋收农忙时候,他们表演的节目叫《收获》,所以《收获》和“秋收”相得益彰,文化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送戏,是演员和群众之间的“互送”,这台大戏,既指《收获》,又指人民群众的生活。
这就是小说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