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反思,要好好学习挪威语,为了孩子的成长,也为了自己的成长。
你是否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项目组开会,所有人都讲挪威语,而自己却似懂非懂,想打断问一下,却发现参会者都不开心,遇到涉及自己的重点内容,发言者或许会用英语再对我重复一遍,但自己心里当然觉得很不好受,当作特例的时候就代表了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而我心里很排斥这种不一样的感觉。
在幼儿园参加会议,特别是在例行的一些讨论,报告会议上,没有人会用英语演讲,即便是会英语,大家依然是用挪威语交流,偶尔有家长看见我无法理解,也会特意和我翻译一下。而我置身其中,就感觉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有交流的欲望,即便偶尔用挪威语说出来,也发现其他人听的目瞪口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又是什么样的眼光?
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国内的好友总会问我,有没有感觉到歧视?我也总是说:尽管这里的很多人都是非常友好的,但是总能感受到的,毕竟不是本国人嘛,上海人还会歧视外地人呢,更何况一个国家嘛,我一直以为歧视是无处不在的,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挪威本地的教育工作者告诉我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在挪威生活,却没想过要好好学习挪威语言,了解挪威文化,你觉得你尊重这个国家吗?你又如何能够真正赢得这个国家对你的尊重。
用醍醐灌顶四个字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恰好不过。
我一直在抱怨为什么别人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会说英语却非要用挪威语,可我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不好好去学挪威语,去和同事,去和邻居用挪威语正常交流,沟通和社交。
不管我们属于世界上哪个国家,我们大家总是认为我们自己的民族比所有其他民族都优越。既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就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加以调整,以便证明自己民族的长处乃是真正重要的长处,而其缺点相对来说则微不足道。
不可否认,本国人总会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总会用一种审视的眼光看待那些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群,总会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对他人的一种情绪,这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总是在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只是当一种评价上升为歧视的时候,这样的一种地域歧视,我们不能不正确面对。
所以地域歧视并不是中国才有,也不是挪威才有,而是全世界都会存在,因为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是挪威和瑞典这两个接壤的国家,也存在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巨大歧视。
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四个字"入乡随俗",却发现长大后要做到这四个字是多么的困难。每个国家,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尊重这样一种文化差异,尊重风土人情,才算的上开始尊重这个地域。而要真正的融入进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那就是从开始学习本地语言,阅读本地书籍开始。
要认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地域歧视又是多么显而易见的。
总能看到一些关于歧视的故事:
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我用普通话询问店员一些问题,她偏用上海话来回答我;我用一知半解的眼神看着她,她则一脸的不屑。我怕买的东西不对,就请她拿给我先看一下,她就把东西死抓在手上,让我在她的手上看,因为我要看的是背面的产品成分说明,不是正面的包装,我请她放手,她就更抓的紧,不让我看.
如果买东西的时候能够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我想后面就没有这么多后文了。你的口音和语言就是你被看作同类人的第一阶梯。我们不用来纠结素质到底会不会引起歧视,但语言的不同会成为你交流的障碍。
所以有了那么多新闻关于 香港人歧视内地人,上海人歧视外地人,除了素质以外,更多的恐怕是本身两者在语言文化上有所差异。
而如果想改变这种差异,想融合到地域的文化里,想认同一个地域的价值观,那么就得首先从学习本地语言开始,否则你就没有资格来谈所谓的尊重,因为所谓的尊重是建立在双向的认同上。
所以与其纠结有没有被歧视,还不如学会如何用所在地域的语言和方式来交流,这才能让你那颗强大的自尊心可能在某一刻感到一丝欣慰。
简书作者阳光, 拥有挪威永久居留权,二宝奶爸,码农一枚, 喜爱文字,人如其名,阳光真诚,热情,幽默,微店主导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简信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