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在考试时肚子不舒服,心跳很快,手心出汗;
面对新任务,或存在不确定性的工作时,心怀不安,不知所措;
失败时,一蹶不振,觉得自己再也没信心重新来过;
......
这都是我们可能会遇到的状况,而为什么有人能乐观、冷静面对,最终取得成功呢?
为什么他们能把“不安”化为“转机”呢?
因为他们能驯服与活用不安,具备了强大的复原力。
复原力,即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 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复原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是一本能为我们提供职场、家庭和人际交往的成功秘籍的经验书。
图书来源:封面作者久世浩司自大学毕业后,在宝洁公司工作,后专攻复原力研究,面向社会人士(尤其是讲师和教练)创办学校,让他们能用最新的心理学理论方法培养人才。
本书篇幅短小精悍,文字流畅精炼,生动有趣,仿佛在听一位兄长娓娓道来,脉络分明,犹如牵丝引线,深入浅出,获益匪浅。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复原力越强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第一次高考,数学才考了1分。
复读后,数学进步了,得19分。
第三次高考,马云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
1994年,马云创业,第一个月的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
马云创业时找投资,被30多家公司拒绝。
人人都羡慕现在的马云,但谁能吃得了当初马云吃过的苦呢?
是什么能让马云屡败屡战,解决一道又一道难题,终于走到今天?
可以说是自信,
也可以说是由心中不灭的信念支撑着他,
而我认为是复原力。
图片来源:Unsplash当年处于失败的马云,会不安、焦虑和着急,但他具备强大的复原力,能让自己接纳当下的自己,处理不安等消极情绪,以及臆断。
臆断是指凭臆测而下的决断,主观地做出判断。
我们很多人会因为某事情刺激了臆断,即有“歪曲的认知”,难以正确看待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正视不安,好好发挥其积极作用,察觉潜在问题和早期风险,唤起积极行动的热情,给自己“推一把”,直面挑战。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具备复原力,即使偶尔精神消沉,我们也拥有恢复原样的力量。
但这种恢复力会被每天的压力、工作、家庭问题消耗掉,所以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出重新振作所必需的心理肌肉——“复原力肌肉”。
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
在去年年底,我阅读了雪莉·桑德伯格的书《向前一步》,了解了她对于男女不平等现象的看法,以及对女性如何获取成功的建议。
雪莉·桑德伯格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但她也曾有过一段时间,处于自责、不安、脆弱和痛苦中。
当时桑德伯格所处的状况,是心理学上的“3P陷阱”。
3P陷阱是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他在长达数十年帮助人们应对挫折、战胜困难的研究中,发现了三个阻碍人们不快乐、或不能尽快从挫折中恢复过来的因素,即阻碍复原力的认知因素:
(1)个人化: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永远存在。
一旦我们产生了不安等消极情绪,如何避免被不安支配呢?
《复原力》告诉我们:
首先要察觉和接纳情绪;
驯服情绪的产生契机,即臆断;
然后,适当排遣顽固的消极情绪。
当我们想要舒缓压力,或者强化情绪察觉力的时候,可以试着用3分钟正念呼吸法:
先缓缓吸气,4秒钟。
接着缓缓呼气,6秒钟。
然后专注这一呼一吸,3分钟。
我记得在一节瑜伽课上,老师曾对我说过这句话:
“用呼吸带动你的身体,慢慢来,你可以的。”
我很喜欢电影《头脑特工队》,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被5种情绪所控制的生活。
我们之所以能被人欣赏,被人喜欢,并不是全靠我们的欢乐、平易近人、冷静等积极情绪,我们的伤心、愤怒、忧郁等消极情绪,也是构成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七彩斑斓,多姿多彩。
所以,虽然不安和担心,可能会让我们视野变窄,一时之下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甚至是患上偏头痛和睡眠障碍,容易衰老,但如果能正视消极情绪,我们就能把担心和不安,化为突进到下一个舞台的原动力。
THE END
我们不是生来就有复原力,也是通过一步步的磨练和总结而来的。当我们陷于困境时,请不要排斥消极情绪,安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接纳自己,辨别自己心中是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拨开云雾见天日。
With love,
豆奶小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