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建设:
工作落实到位,事毕反思总结、
关于加班,不提倡,工作高标准做好了比啥都好。
一群实在之人,用实招,务实干,求实效,办实实在在的教育。
不抓成绩的学校是假学校,只抓成绩的学校是害人的学校。
教师要真手写备课、跟伴奏,进行教师学段大循环。一年一调班会导致教师有较重的临时工思想,教师对学科教学没有长远的规划意识,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受到因而大打折扣。老师急了,校长就好办了。
学校就那么多事,每年都差不多,哪有那么多创新?尊重规律、把重复的事办好就是了。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实干兴校,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抓住教师队伍,就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只有校长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做亲人,老师才会把学校当做家庭,才会以校为家,投入工作。这点不难理解但不容易做到。因为传统意义上,教师是处于管理的对立面。
老师们会有非常客观的评判标准。他们不光看中校长如何说,更看重校长如何做、在做啥。再在我们学校,凡是学校力主的工作,一定不是老师们在单项思考和落实工作,而是校长和老师共同思考、共创共生的工作。
课堂是校长永远的真谛,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学校队伍提升的牛鼻子,抓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
二、班级建设:
班级评价包括:一日常规、行为习惯、学习状态、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力等方面。
课堂上说的不多、节奏也不是很紧张才是一堂好课,同样的知识点,能明显地感受到学生能有从容思考、总结的时间。学生更像是主人。
假期要注意的地方:强壮 读书 好习惯 安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横念物力维艰。
确立学习小组的奋斗目标。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变成了小组竞争,级部合作比个人班级奋斗要好得多。
发现源自责任,责任心越强,发现的也就越多,这是一个良性路径,良性循环。
教师的魅力在课堂,来源于积淀的过程。
新学期以来要抓课堂、抓养成(强调“六姿”:坐立行读写餐)、建身心、开阅读、重体验(多与同伴交流,参加各种活动)
站在成人的角度定位班级管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去效仿、去做。强调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凡事多跟学生讨论“应该怎么做”
班主任四要素:总结事 点评人 统一思想让学生积极去做、落实行动达成目标(个人素养、班级气质、学校品位)大小活动都应该有个方案,个人带着标准形成方案意识。
三、家校合作:
孩子的品行和综合素养是他们自立于社会的最重要因素,用更加实用的价值观念去培养孩子。
家长要明白:为谁培养人,是先为家庭家长,再为党和国家,培养什么人,是家长想起来放心、自豪、不烦恼的孩子,是对社会有用之人;是怎样培养人,是家校携手。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家长着急了,学校就好办了。
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年级有不同方案。站在学生全面成长的角度,围绕“培养良好习惯,锻炼生活技能,健身娱乐助兴,循序渐进学习”四个关键词,以“把好事办好”为总原则。
请您记住,跟自己比,向别人学,做更优秀的家长,经营更出色的家庭,就能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小事当大事处理,千万不要搁置。复杂的事情要慢处理。习惯于逻辑和求真的思维,会导致某项事情迅速升格为事件。建立家校共治体系,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患难与共”的谅解机制,这是家校融洽相处的有效手段。
父母眼中孩子是个体,有时候忽略了规矩意识;老师严重孩子是群体中的个体,是置于规则之下的,老师评论孩子往往更加客观。学校更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是,前提是,家长要懂得其中的道理,跟老师配合。
个人的感受不能建立在逾越规则之上,不要因为成本小而不在意,孩子成长上,你忽视的小成本逐渐就会成为孩子习惯性格上的大缺陷。
家长的习惯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家长厚道,孩子善良;家长刻薄,孩子偏激;家长偏激,孩子暴戾’
四、个人教育孩子:
陪伴孩子要注意:听、问、聊(家常)、做(习惯)、引(自身竖立正面榜样)、规
对于断送自己人生道路的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去碰,就是远离,告诫自己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菜。断然越过!
莫坐享其成,莫故步自封。
用律人之心律己,用恕己之心恕人。既有原则又讲风格,这样会使自己少受很多事情的干扰,会有助于自己心态的和平与强大。
专心才能专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