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
主人公叫老李,在小县城里生活,在某国营企业工作,每个月领着不高的薪水。但是老李过得很富足,因为他有很多房子,是个包租公,据传县城里一半的店铺是他家的。其中有一些是从父辈手里继承过来的,有一些是自己大半辈子时间里一间一间买进的。
老李的朋友们一方面艳羡他雄厚的家底,一方面也很不理解他看多小县城房子的做法,都劝他卖掉一部分,去省城建仓,其中就有他的侄子小宝。
小宝大学毕业以后去了某一线城市工作,在见识了大城市房子的疯长,以及周边凭借一套房子暴富的种种案例之后,他也开始劝老李去大城市买地产,但是老李一如既往地不为所动。时间久了,小宝就在心里给叔叔贴上了保守,不思进取的标签。并且想到很多人之所以保守是因为家底薄,而叔叔基础扎实却仍然这样,就显得更加懦弱了。
但是,最近两年,随着大城市的房价趋于平稳甚至有所下调,小宝见识了经济波动之后的种种惨相,加上自己最近在楼市和股市里的做好了多盲目的操作而损失巨大。他心凉了,脑袋也不发热了,于是渐渐地回想起了一些哲人的关于投资的忠告,进而想到老李,他惊讶地发现,老李才是那个最像哲人所说的聪明的投资者。感慨中,他把叔叔近十年的操作历程梳理了一遍:
1、老李一直在低买高卖。小县城的经济是农业经济,天然一年一波动,收成好的年头,叔叔就卖出一些,不好的年头里有急于出售的店铺,叔叔就把它买下来,如此反复操作,每年都能有不错的收益。
2、老李一直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操作。叔叔并非不想上省城那趟快车。而是他深知自己的收益都是建立在对家乡的了解之上的:就那么几间房,就那么几号人,风吹草动尽收眼底。换一个地方就意味着要和另一个地方的类似于自己的这类人竞争,胜算何在?
3、富人是老李,老李是富人
老李虽然很富足,但是豪车豪宅,会所嫩模,出书立传一样都没有,只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最近还把烟酒戒了,真是“不成体统”。
但是从老李身上,小宝看到了富人们普遍的思维:保守,理智,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划不划算的问题。当财富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再上一个数量级或者翻一倍都很困难,所以冒险是划不来的。老李最想的是这辈子周全,然后在能力范围内帮子女们寻个好出路,这就够了。更多,更快,更狠,是小宝这类二愣子对财富的臆想。
今天讲老李的故事,我想说:
1、富人的想法并不神秘,保住自己的优势是他们的第一诉求,有余力了才会考虑做一些有风险的操作。
2、空谈富人思维没有任何意义:与其说积累财富,不如说积累智慧。在这个靠本事赚钱的年代,没有拥有智慧却没有财富的人,倒是常见到类似小宝这样胡乱操作而一蹶不振的人。
3、父辈们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充分理解和学习他们的保守思维之前,我们都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消费者或者投资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