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年兽,子鼠当头,在中国历法上依次轮流当值。
小时候,隔壁盲人爷爷讲,玉帝召集群兽大会,推选最先到达指定地点的十二头动物为十二生肖,并按到达的先后排序作为十二个年号。老鼠耍了个滑头,藏在牛身上,最后突然冲刺,夺得第一,排行兽年老大。看着家里那头老牛,总感觉速度太慢,别说比不了老虎和马,老鼠自己跑,也比牛跑得快,藏在牛身上,肯定夺不了第一。
远古,天地未开,宇宙混沌一片,人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几乎没有出头之日。子时,老鼠将混沌状态咬出一个缝隙,咬破密封的天地,阴阳之气漏了出来。老鼠还引来火种,偷来谷种。从此,世界天地分,白天黑夜现,时辰阴阳转,万物得滋生,朗朗乾坤有了发展。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蜜帕》描述天神厄莎培植了一个育人葫芦,人在葫芦中成长却出不来,是老鼠将葫芦咬破一个洞,拉祜族祖先扎笛和娜笛兄妹二人才得以诞生。这就是鼠咬天开,老鼠有创世之奇功,因此排在了生肖首位。
十二生肖始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数字互相应用,后来演变成纪年符号,成了生肖历法,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日月星称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为七曜,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依此类推。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时辰,以七曜统之,浸染阴阳五行观念,后来还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中国古人讲阴阳,从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相对应,如子对鼠、丑对牛、寅对虎……这是按十二种动物足趾的奇偶不同排定的。虎、龙、猴、狗五趾,马一趾,为奇数时辰生肖;牛、兔、羊、鸡、猪四趾,蛇无足无趾视同双数,为偶数时辰生肖。奇为阳,偶为阴,子时横跨阴阳,既有单数趾头又有双数趾头的动物很稀有,老鼠前足四后足五,前双后单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十二生肖地支第一位。
生肖十二地支对应阴阳历法一天的十二时辰,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神秘思维。观察动物活动特征,活跃度对应的正是每天的时辰,且高度吻合动物的生物钟变化。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万物都在睡觉的时候,小巧玲珑、行动敏捷、灵活多变的老鼠却忙着偷吃东西,此时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凌晨一点到三点为丑时,牛正在反刍……晚上七点到九点是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为亥时,万物睡觉,猪睡得最香。不难发现,每个动物的活跃时间对应的地支,就是人们按照一天中动物的活跃顺序排列的十二生肖。子时是每一天的开始时间,因此老鼠就排在了首位。
十二生肖鼠排头,还隐含着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古人平均寿命20-30岁,死亡率高,劳动生产率低下,渔猎生产及生活依靠的是群体力量,加速人口增长成了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老鼠繁殖力强,成活率高,一只母鼠自然状态下妊娠期为21天,每胎可产5-10只幼鼠,最多可达24只,分娩当天就可以再次受孕,幼鼠30-40天发育成熟后就加入繁衍后代的行列。如此往复,母鼠一年可以生育5000左右的后代,子子孙孙多到无法计算。据说母鼠体内含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物质,刺激雄鼠纷纷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民间将子女成群的善生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表示生育能力强。古人以鼠为图腾,祈祷和希望多子多福、生生不息。
生肖观念出现后,逐渐被民间算命术所吸纳。生肖动物分阴阳两类,与五行要素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五行要素相互制约,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利用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己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同时,民间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有着某种关系,同一属相的人,出生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
老鼠是传说中的仓库之神,古人生活贫困,食物并不丰富,老鼠有偷吃粮食的习性,家里闹鼠说明“仓有余粮”,代表家境富裕和衣食无忧。老鼠窸窸窣窣吃粮食的声音像数钱的声音,有“钱鼠”一说,象征吉祥如意和财源广进。鼠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地震、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会做出一定的行为反应,如大地震前夕鼠群向郊外奔窜,或者三五结伙蜷缩在马路街道等相对空旷的地方。类似的事情,就是鼠性通灵,能预知吉凶灾祸。
老鼠位列“四害”之一,令人讨厌。但“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的儿歌,又说尽了老鼠的天真可爱。《诗经》中的《魏风·硕鼠》、《西游记》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聊斋志异》中的人鼠恋爱等,无一不生动传神;《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水浒传》中位列108将的白日鼠白胜、《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的义侠五鼠等,深受读者喜爱。鼠戏《老鼠推磨》《老鼠荡秋千》和民间故事《老鼠娶亲》《老鼠嫁女》等,更是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
就这样,生肖子鼠融入了诸多的文化内涵,赋予了诸多神化符号及文化意义,走进了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