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离开之后》的精华内容。
A1、第一个内容是,妈妈离开后的第1天到第365天:人生是一场盛大的告别;
妈妈离开后第1天到第365天给女儿的建议,告诉女儿可以允许自己伤心,但不要太久,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学会告别,走出悲伤情绪,准备开启全新的人生;主动思考,热爱生活,创造新的美好回忆。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告别,失去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好好说再见,好好去生活,妈妈的爱便永远不会离开。
A2、第二个内容是,妈妈离开后的第400天到第4000天:只要你相信,爱你的人会以任何一种形态陪在你身边;
妈妈离开后第400天到第4000天给女儿的建议,要看清生命的真相,每一程都会有人离开,生命尽头只有自己。
要学会做决定,换个角度看问题,珍惜拥有的一切。学着适应全新的身份,扮演好妻子、妈妈的角色。当你偶尔想念妈妈的时候,不妨试着相信,她从来不曾离开。
A3、第三个内容是,妈妈离开后的第5000天到第20000天:寻找生命的终极答案,生命的延续,也是爱的延续。
妈妈离开后第5000天到第20000天给女儿的建议,告诉女儿要努力寻找世界的答案,明确幸福的意义所在,保持那颗对世界最初的好奇心。
即使年华老去,要做一个可爱、时髦、有个性的老人;认真计划一下归途,跟这个世界体面作别,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伴你的孙子孙女,生命的延续,也是爱的延续。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你便真正死去,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
死亡从来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我们之所以害怕谈论死亡,不过是因为害怕面对失去,以及终将到来的遗忘。
但生命周期是自然的一部分,死亡是生命的必经之路,刻意回避,往往更令人心生恐惧。
当我们像苏西、哈莉母女学习,用一颗平常心坦然看待生与死的命题时,也许会发现,它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恐怖,提前设想,反而令人更懂珍惜、更有勇气。
给离去的人以慰藉,给留下的人以希望,才是《我离开之后》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正如妈妈苏西在书籍结尾写的那样:“我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写这本书,但其实你并不需要它,就算没有我,你也能继续前进,你原本就拥有面对未来的力量。”
S、《我离开之后》,这本书是由妈妈苏西·霍普金斯和女儿哈莉·贝特曼共同创作的,她们都是美国人,妈妈苏西曾是一名报社记者,女儿哈莉则是一位出色的插画家、作家,她的作品曾刊登于《纽约客》、《纽约时报杂志》等媒体,她的创意日志《Brave New Work》也在2017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