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to fail, fail to learn, there is no other way.
史上最成功的人往往是,失败次数最多的。这一句话我会反复在课堂上重复,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成功别无他法, 学习如何工作别无他法。
正如 Dean,Simonton 指出的那样,纵观历史,那些有过最多次挫折,最多次失败尝试的艺术家,也是最终看来最成功的艺术家,成功没有捷径。只是坐下来思考, 构想和相信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比这多得多。
<<悲观主义者>>,他们有个目标,他们的期望低,信念不高。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做好,积极性低,他们的大脑寻求一致,他们的表现通常取决于他们的信念和期望,他们的理解是,我早跟你说了,我早就跟你说了我做不好,于是其他人都异口同声说是的,你早就跟我们这么说了,你这样现实真是好啊。
但有时悲观主义者超出了自身的期望,取得了成功,那么又会怎么样呢?这时的解释是,低水平的信念,那么解释就是,只是走运而已。是因为火星转到了金星的前面,50 年难得一遇,不会再发生了,于是,大脑在寻求一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循环。然后再一次变得现实,不成功的现实,所以同样也在长期目标上很现实。
<<乐观主义者>>,他们一开始有着很高的信念,很高的期望, 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的大脑寻求一致性表现。
没那么好,没期望中的那么好。换言之就是,不现实,但是由于信念水平很高,他们的解释,其主观的解释是:好吧, 如果我从中吸取教训了会怎么样?这是个机会,我这次其实做得有进步了,就当吸取教训了。他们依然保持着很高的信念,很高的期望,积极性很高,大脑寻求积极性。
他们的表现依然不好,没有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好,不现实。但解释依然是,如果我从中吸取教训了会怎么样?我这次做得好多了,我指出了哪些方法是不可行 的,然后他们继续,但然后外界的声音就会争吵说,“不是吧,真的么,你为什么 就不能现实点,像你的好兄弟或者好姐妹,悲观主义者那样”。但是他们相信他们能做到,于是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坚持,继续努力工作,5 次, 10 次,有时 5000 次,甚至 10000 次,久而久之,直到他们带来了“不现实的现实” 并让它成真,和他们的信念相一致了。
海军上将的例子。关键是这两点,相信你会出去,但同时明白自己需要应对现实,残酷的现实。
三个原因,首先是自我知觉理论。
DarylBem 指出我们得出关于自己的结论,和我们得出关于他人的结论的,方式是一样的。
比如说看到一个人走到大家面前,发起谈话或者在会上发言,或者去参加一出戏的试演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我关于这个人的结论就是这人很有勇气,这人肯定有很高的自尊。
我可能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推出关于自己的结论。
通过观察自己些方式的行为,我会得到关于自己自尊、仁慈、慷慨或者其他方面的结论。自我知觉理论,如果我面对了,我尝试了,那我就认为这是一个有勇气的人,这是一个敢于尝试的人,得到关于自己的结论就是我肯定有很高的自尊。我的自尊还有幸福水平,久而久之就会上升。
自我知觉理论,我们得出关于自己的结论,和我们得出关于他人的结论的方式是一样的,就是通过观察行为。
我们在面对失败后会意识到,真正来自于失败的痛苦远小于我们想象的,我们认为与失败有关的痛苦,我克服失败。是的,我是没做好,或者她是拒绝了我,但我克服了,但我一直在想的话,我就会认为它将一直持续,正如那些终身职位或者非终身职位的教授,以为他们的薪水将永远不变。其实并非如此,当我意识到实际上的痛苦,比和失败有关的痛苦远远要小时,我变得更自信了,我能应付了,我实际上比自己想象中要更有适应力。我的自尊水平上升了,我的快乐水平也随之升高,最后还有更多的成功。
因为成功别无二法,学习走路没有别的方法。在艺术上或科学上或商业上或政治上,取得成功没有别的方法,学习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我们如何升基准水平?一个方法是去面对,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上。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这样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结果,幸福基准会上升,意思是仍然有起有落,但起伏是像这样斜线上升的,而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平行线上徘徊。
我们去面对时能想象我们的行动,想象自己在努力,通过自我知觉理论,我们对自己做种总结:我一定很勇敢,我一定是自尊心强的人,我一定是非常渴望成功的人等等。然后我们给自己做出的结论,就像我们给他人的结论一样。这就是自我知觉理论。
第二个原因是一旦我们经常经历失败,我们脑中想象的失败的痛苦,比实际的痛苦要多得多。也许不是即时的,而是稍后才感受到。当我们恢复后,就知道我能应付它。我一定是一个有适应力的人,最终,努力去面对后会有更多成功,学习失败,或在失败中学习,成功没有其他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