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从哈佛幸福课学到了什么(二)

我从哈佛幸福课学到了什么(二)

作者: 婧雅 | 来源:发表于2017-03-18 14:38 被阅读52次
    来自堆糖网

    本篇接上一篇,继续总结我从“哈佛幸福课”得到的一些收获:

    4、从行动开始——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的观点是,人们是通过行动来进行自我认知的。

    这也是在课程中一个被反复提到的理论。沙哈尔教授提到,自己的一个导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希望你们听完课之后打电话告诉我这课是多么棒,我希望你们告诉我你们周一的时候做出了哪些改变。不管你听完课之后有怎样的体会,但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真的带来改善。

    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行动开始,确实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这种效应被称作“涓滴效应”。意思是,一些良性的小的举动可以带动你生活的其他方面的改观。

    我发现确实是这样,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精力爆棚,可以多线程处理很多事,并且每件都可以做得不错,有种“一顺百顺”的感觉。

    关于行动的力量我想以自己为例,我之前的生活也是一种瘫痪状态,后来偶然的机会,开始和朋友一起合作写影评,当然这也是一件我自己很喜欢的事,就从每周写一篇影评这个行动开始,渐渐坚持下来,然后发现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都有了改观:好像有一种惯性,你会很自然地去想我还能做些什么,还能怎么做能让生活更充实。生活的变化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说,听完全部的二十三集课,我有什么建议给大家,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从小的行动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后面的课程里讲到提高自尊的几点建议,其中一个是正直,不说谎,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讲真话的时候其实就等于你在告诉自己“我的话是有价值的”,“我认为自己的话很重要”。我们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认知自己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下来的人,往往也能在更多事情上坚持下来。在坚持的同时,内心渐渐内化了一种信念“我是可以坚持的”,这种认知反过来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从行动开始,这方面的启发真的很大。

    5、重新认识“自律”——自律是有限的

    终于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往往在做不成一件事的时候,纠结于自己的“自律”问题。这种纠结的恶果就是,渐渐认定自己是不够自律的,根据自我实现预言,最后我们就真的没有自律了。

    其实每个人的自律都是有限的。就像沙哈尔也讲到他自己“缺少自律”的例子,这让我减轻了对自己的敌意,不再对自律这件事耿耿于怀。

    课程提出的一个方法是:把“自律”转化为“例行公事”。

    比如在婚姻关系中,可以约定每周两次约会;

    比如在健身方面,规定每周四次至少半小时的锻炼;

    比如规定每天等车的时候听古典音乐;

    这些都是建立例行公事。

    当然,建立例行公事也是要付出努力的,但它的好处是,转变成习惯之后,采取行动时不用再需要消耗“意志力”,这在意志力管理方面也很有用。

    6、变“被认可”为“被了解”

    当我们过分想要别人认可自己的时候,其实往往就准备好了随时去攻击别人的“不同意见”,只是这一点我们自己往往很难意识到。

    我就有种体会,在我和杜先生的关系中,我发现我越想要他认同我,从他那里获得情感支持,我受到的阻力就越明显。因为在那种诉求下,我无法忍受任何的风吹草动,我会草木皆兵。你不会意识到你当时是多么紧张,好像你时刻准备着反攻一样。

    而“被了解”则无异于是对自己的解放,在一段关系中,我的主要诉求不是希望对方认可我,而是希望我能被了解。

    在这个诉求下,我会少了很多压力,力求呈现真实的自己。

    而且,不管对方的反应如何,倾诉和表达的本身就是可以缓解压力的。

    渴望“被了解”而非“被认可”也是独立型自尊的一个表现。代表我们不再主要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从哈佛幸福课学到了什么(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iu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