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体的部位与组织结构来说,则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头部为阳,足部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体表中之皮肤为阳,肌肉筋骨为阴;脏腑中则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五脏之中心、肝为阳,肺、脾、肾为阴。这些阴阳
气为阳,血为阴;在气中,则卫气为阳,营气为阴。
津液,则津清稀而薄,故属阳;液则稠厚而浊,故属阴。
清阳、浊阴的解释:对清阳、浊阴的认识来自于《黄帝内经》,一是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清阳即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上升化为呼吸之气,并布散于头面七窍,以成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此浊阴,指代谢后的糟粕重浊沉降,由前后二阴排出。二是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此清阳、浊阴指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部分外行于腠理肌表为清阳,实指卫气;其浓稠部分内注于五脏为浊阴,实指精血精液。三是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清阳即饮食物化生的精气,充养于四肢;此浊阴,指代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
五脏主藏精气为阴,六腑消化、传导饮食水谷为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