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694464/41c3e44dcc579e8c.png)
中国传统里,歌颂孝子,却很少赞美慈父。
比如,有《弟子规》,却没有《师长规》。
是因为慈父稀缺,还是人们不推崇这个?
《二十四孝》在竟然有这样一个故事: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家里粮食不够吃,难以奉母,乃对妻子说:贫乏如此,不如将儿子埋了吧。因为儿子以后可以再生,母亲只有一个!
妻不敢违。郭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对父母而言。郭巨是大孝子;
然而,对于儿子而言,这郭巨就是个混蛋!
实际上,孔、孟等圣贤们,在倡导“孝”的同时,是非常讲“慈”的。
父慈子孝,这是对等的。
可是,在实践中,好像只有慈母,很难见到慈父。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94464/1abb0ff708dee462.png)
今以“四大名著”为例,真的发现,“慈父”是个稀缺品——
《三国演义》的主角、正面角色,是刘备和诸葛亮。
刘备显然不是个慈父。
小说里说,刘备兵败,赵云舍生忘死地救下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
结果,刘备是什么态度?
刘备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一下子摔在地上,然后,说:为了这孽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
由此成就了一句“千佳话“:刘备摔儿子,刁买人心。
在这里,刘备只是把这个儿子当作表演的道具。
有人戏称,阿斗后来不成器,就是这会儿被摔坏了脑子所致。
同样,全书也看不到诸葛亮与儿子之间的对话,有的只有一封信,满篇大道理。
诸葛亮是完全地沉心于公务,儿子都交给那位丑陋而又贤惠的妻子黄阿丑。
缺少父爱的孩子,终难成器,
即便他有着良好的遗传基因、优越的教育条件。
所以,刘备、诸葛亮,儿子都不行。蜀国灭亡,后继无人,也是一个原因。
《水浒传》更搞笑,108将,多数都没有儿女。
只有霹雳火秦明,上山之前,有“一家老小“,但都被宋江用计杀了。秦明后来与这些杀人魔王在一些”大碗吃酒,大秤分银“,根本就没想过儿女。
宋江没有儿女。宋江的父亲对宋江,似乎也不够地道,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挠儿子出去创业。
有意思的是,作者拼命写宋江如何“孝“,却没有什么笔墨写父亲如何”慈“。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94464/9ff507e61e60f3fd.png)
《西游记》里,孙悟空没父母,是天生圣人;唐僧在出生前,父亲就死了。猪八戒、沙和尚父亲是什么样儿的,不知道。
四个人自然也都没有儿女,谈不上做“慈父“。
不过,书中也写了一对父子——托塔李天王与儿子哪吒。
李天王这个父亲,是怎么对待哪吒这个儿子的,不用我说了。
《红楼梦》是个家庭伦理小说,自然有许多对父子。
可是,有慈父吗?
贾政把儿子宝玉往死里打。
林如海把女儿黛玉送到外婆家,不管不问。
贾珍干脆扒起媳父的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94464/c954a7fc91f3d5f0.png)
无怪乎,中国历史上,许多圣人、英雄没有父亲:
孔子三岁死父。
孟子父亲是谁?反正我们只听说过“孟母三迁“。
岳飞也一样,只听说过岳母刺字,没他父亲的事儿。
曹雪芹是遗腹子。
鲁迅、胡适,都是孤儿寡母。
看上去,成材与否,与有没有父亲,无关!
倒是有郭巨这样的父亲,那才叫悲剧!
鲁迅曾写过《我们怎样做父亲》,真该好好反思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