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冲突后,团队会进入决策的环节,这时候我们要小心第三个障碍:缺少共识。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足够的共识,他们的良好协作显然是不可能的。而缺少共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种是决策不及时。好多团队开会时讨论来讨论去,总是没有一个结果,到最后不了了之。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名义上是打算留到以后再说,但其实就这么一直拖着。这种情况往往不是说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现在还没到做决策的时候,而是出于一种对决策的恐惧。为什么会有决策恐惧呢?有可能是讨论完大家还是有分歧,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时候做决策会担心失去一部分人的支持。还有可能是希望能把信息收集得再多一点,最好有来自各方的数据支持,否则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这两类心理会导致团队迟迟无法形成共识。比如有个开发商盖了一个小区。开盘时卖得不是很好,为了让房子尽快卖完,他就将小区进行绿化。绿化到一半是房子卖完了,那就停止了绿化。将绿化过的,分成高档小区,没有绿化的为普通小区。这两个小区中间修了一堵墙。普通小区的居民不愿意要拆墙,高档小区的不愿意拆,我们付的费用高。这个墙拆还是不拆,开发商久拖不决。因为你拆了墙,高档小区都不愿意,不拆墙,普通小区都不愿意。之所以久拖不决是害怕居民闹事。这个问题不解决,最后还是要出大事。
除了决策不及时之外,缺少共识的第二个原因是决策不明确。有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看起来好像是达成了一个共识,等散会之后有人就拉着其他人问,哎,你觉得刚才领导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二个人说,我的理解是什么什么,不知道对不对。你看,全都是揣测。有的领导喜欢说话说一半,来保证自己能够进退自如,反正解释权归他自己。这种所谓的“领导艺术”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对团队协作没什么好处。上面开发商的例子,领导如果不做决策。刚开会讨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间长了下级只能猜,居民只能想的多。问题就越来越大。
搞清楚了缺少共识的原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里有四个方法可以借鉴:
一是分析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样,你可能会发现即便是最坏的结果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二是事先设立一个最终期限,逼迫大家必须在这个期限之前拿出集体意见;
三是团队领导听取了大家观点后直接拍板,不需要过于担心会不会有人不认同,因为你的决策是在仔细聆听了每个人的观点之后做出的,而大多数人只要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感到被团队充分理解,即便最后观点没有被采纳,也可以拥护决策;
四是领导要把决策的结论讲清楚,要有一个清晰的表述,不要说话说一半,也不要觉得开会开这么久了,于是匆匆忙忙地结束,你要坚持再花上几分钟时间清晰地阐述你的结论是什么,然后问问大家这是不是我们刚才的共识,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有不同理解,那就继续讨论、澄清;如果没有,那就要求大家做出承诺并付诸行动。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把决策的环节做好。这个时候团队会议已经变得很高效了,但是在后续执行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跑偏,是不是能够贯彻会议的精神呢?这时候会遇到第四个障碍:逃避责任。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