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的广袤天地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犹如一座有待精心搭建的桥梁。当给孩子讲道理却遭遇“听不进”的困境时,或许我们应该停下脚步,探索一种更为深刻而有效的方式——练习共情。
共情,并非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情感共情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压抑时,我们也感同身受那份难受;躯体共情则仿佛让我们与孩子的感受紧密相连,别人的疼痛和紧张,我们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体会。而认知共情更是关键,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一句“我懂你”“我理解你”,便能在亲子之间架起一座温暖的桥梁。
对于父母来说,拥有悲悯之心是练习共情的重要一步。看到孩子生命中的绽放,我们心生喜悦;面对他们的挫折和失落,我们心生怜悯。正如古圣先贤那般,以共情之心走向明道、了道、传道、悟道之路。我们要明白,孩子的心灵远比一个破花瓶珍贵得多。花瓶碎了可以再买,可孩子的心若碎了,却是难以弥补的伤痛。
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也是培养共情能力的重要支撑。经历的每一件事,见过的每一个物,都能让我们更加理解孩子所处的世界。学会倾听孩子,不只是用耳朵,还要用心去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手托着下巴,那是内心在听的信号;往后仰、翘着二郎腿,则可能意味着不感兴趣。这些细微之处,都是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线索。
在练习共情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投入而失去自我,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要引导孩子学会共情,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先进行情感链接。运用共情的 6 段话术,从简短回应孩子的情绪,到重复他们的话、认同感受、传递关怀、提供参考,再到共同解决问题,一步一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空气是免费的,我们常常对其视而不见;而对孩子的爱也不应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要想成就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先要学会谢天谢地,感恩孩子的存在。当我们学会共情,不再为眼前的鸡毛蒜皮与孩子争吵不休,而是以一颗装着天下的心去理解他们。抬头仰望星空,我们会发现,与孩子之间的那些小矛盾,在广阔的宇宙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让我们以共情为舟,在亲子关系的海洋中航行,驶向那充满理解、尊重和爱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