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学13号孩子入班,已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了。如果有人问我:接了一班新孩子,感觉怎么样?我想说,累,两个字:很累,三个字:非常累!
每天一到班,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总有管不完了孩子,总有抓不完的常规,总有闭不上的嘴,总有停不下来的脚步……
做过幼儿园工作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入园第一个星期,是培养常规的黄金周。于是,从第一周开始,我们就重点培养孩子的各项常规:就餐,午休,集体活动等;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感觉收效甚微。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半个小时,你都没法进行下去,有的孩子趴在桌子上,有的和旁边的孩子打闹,有的说话,有的要上厕所,甚至还有的钻到桌子下去了……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这班孩子特别能说,从进班开始,嘴巴就停不下来,吃饭说,上课说,游戏说,午休也说,每天午休,时间到1点半了,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没睡,所以,你想趁孩子们午休时歇一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观察,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班孩子常规这么差,这么难养成?归结起来有几点:
1.没有倾听能力。很多孩子都是自己说自己的,别人说什么,不听,自己说的,别人听到没有,不管,就是不停地说。比如,每次桌子消毒之前,我们会让所有的孩子到盥洗间那边去,一边洗手,一边等待桌子消毒完成。从孩子入班第一天开始,就是这样要求的,可是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每次消毒,都要一个个喊到盥洗间去;
2.表达欲望强烈。进去大班了,孩子有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度,促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多东西,孩子们都想发表看法,而孩子又不懂得怎样表达?什么时候表达?所以,导致只要进班,只要想说,那就随时开讲,不分场合,不分时间;
3.没有常规意识。孩子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比如,如厕,不在规定的时间去,而是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有时饭吃到一半,要上厕所。
大班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这都是幼小衔接要准备,并为之付诸实施的内容。因此,接下来,常规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要每天抓,每天讲,直至孩子们有常规意识,自觉遵守常规,那时,才是这班孩子真正做好了去小学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