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正式接触到习作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会写乐写?如果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给学生方法的支撑,这些都是我再教三年级后所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这个暑假我重读了管建刚老师的《跟着课本写作文》、刘娟娟老师的《教你发现语言密码》,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
新课标对三年级习作有如下要求:
1、 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 能不拘泥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句子。
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新鲜感的词句。
6、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但是孩子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从写一段通顺的话,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习作,很多孩子对习作是有一定的害怕和抵触的。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如何让孩子会写乐写?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支架,给孩子搭梯子,教授给孩子写作方法。结合平常的语文教学,结合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写作:
一.常做思维体操。要想写好习作积累必不可少。我们平时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要帮助孩子进行梳理和归纳。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等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在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中还出现了12个与秋天有关的四字词,那么我们就可以来创设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小游戏,如第一关可以发现秋天里的好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果园中,从花园中,从秋景中找,让孩子看着说着想着来积累好词,看谁说得多。第二关可以设计“秋词用一用”这个小游戏,老师创设情境或者老师出示与秋天有关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来说一段话,看谁能够将积累下来的词语巧妙地运用起来,甚至可以创编小童话。这样的思维体操从教材中找到积累点,既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语言,在日常交流中,妙语连珠就不再是幻想。
二.不拘一格练句段。记得有一次去听许睿老师的教材培训,许睿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喜欢越界,小学语文要教好学生字词句段的学习,谋篇布局是初中老师甚至高中老师要教的内容。这句话看似在减轻小学语文老师的负担,但深究起来背后的意义却不简单。如何让学生写好句段?这不仅需要老师有方法的教授,还有在平时上课中有句段训练的意识。
小学中低段,我们着重要训练孩子仿写句子,遇到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或者一些特殊句式,老师一定不要轻易放过。这正是我们提升孩子表达力的训练点。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去读有修辞和没修辞句子的不同,学生通过反复的比较,反复的读就会发现句子中的奥妙。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去仿照这个句子说一句话,教师及时点评,并将班级“金句”进行收录,做个集锦,标注出作者姓名,孩子们一定更乐于创造“金句”。帮孩子们把这些金句名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时,做老师的还愁学生语言不够精彩吗?
三.课堂内外巧迁移。课本是例子,如何将这个例子用好,着实需要费一番思考。管建刚老师推出系列丛书《跟着课本学作文》就是以课本为例子,将课本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迁移到平常的写作中来。如在教授课文《秋天的雨》,我们都知道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写得非常的美,那我们该从中挖掘怎样的写作方法?管建刚老师给了我们三个借鉴点:借鉴点一:中心句引领全段;借鉴点二:颜色具体化会有画面感;借鉴点三:使用叠词富有节奏感。那么从中我们就可以继续挖掘写作技巧,如如何营造画面感?就可以采用颜色+景物+动作加+具体物象的表现进行描绘。如果课本上给出的例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所见所感所想富于具体的事物,这样就营造出来画面感。
今天在教授学生写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生进行外貌描写时,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在描写人物性格爱好等特点时不会进行归纳和总结。面对这两大困难,我决定分别攻克。首先我找到一些人物外貌描写的句段,带着孩子们逐一分析,发现要写出人物外貌的特点可以借鉴以下方法:1.中心句法。在段首写出人物特点,如机灵、文静等,再结合这个特点找到相关部位进行详细描写。如要突出人物的机灵,眼睛的描写一定不可少,他的眼睛一定会闪出智慧的光芒,或者像小狐狸一样,眼珠子一转就会想出一些主意。2.比喻法。将
四.灵活多变小练笔。 经过以上对词语的积累,对句段的仿写,接下来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于拿起笔头写起来。三年级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我觉得吉春亚老师的趣味作文值得借鉴。吉春亚老师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活动作文,如《找爱心》、《锤子锤蛋锤不破》等,可以锻炼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另外,老师可以挖掘课本资源,比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附录了一首小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表达了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但是部编版教材将这首诗歌删除了。可是这个单元的语文素养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于是我将两套教材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的主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现在的中国,或者我们的身边,她的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请你想象一下,并写下来。孩子们拿到这个小练笔以后,都迫不及待的想去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同学问我老师能不能创作像《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样的诗歌。这样贴近于孩子生活的小练笔就能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我在教授《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抓住课文第11自然段“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可是青头一骨碌爬起来”中的动作描写,这里的青头在危急关头因为担心好朋友,所以不怕疼,不怕受伤,动作还十分敏捷。我让孩子仿照这一系列的动作写一段话。刚开始孩子觉得有点难,于是我就给他们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想象,如运动赛场上,如果有人摔倒……或者同伴俩人比赛摔跤……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孩子描写一个运动场上的一个小片段,突出人物动作的描写,因为有了梯子,所以学生并不觉得为难。
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总结出来的三年级小练笔写作的四步走的方法,当然,在教写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