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叙事学习共读收获(第9次)

叙事学习共读收获(第9次)

作者: 花烂漫 | 来源:发表于2023-08-02 15:45 被阅读0次

共读熙琄老师《创意叙事与心灵疗愈》,这次正式进入第二章节,创意叙事的理论与实践——品味故事。

这次共读的收获如下:

1.关于“你和故事的关系是什么?”的理解。

通常我们都知道叙事这个流派是以“故事”作为隐喻,但是老师在开篇便强调要对故事多着墨一些,就是在提醒我们学习叙事的窍门在于先与自己连接,而不是仅仅从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学习。

你与叙事的关系,首先可以理解为人与故事是可以分开一定距离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外化的。

所谓故事是指人的经历。没有学叙事的时候,人们回首自己的经历时,很容易从个人的体验来看自己的经历,这时往往容易感觉自己的经历是不足为道的,甚至有些凄惨和不堪回首,这会让人感觉自己的生命是悲催和令人不满意的。

而用叙事的思维,将一个人的经历外化,即成为可以品味的故事时,就会将自己的经历更加丰盈和完整化。这时,除了看到所体验到经历以外(主线故事),还会看到在经历背后所忽视的另一些东西(支线故事)。

这时“你与故事的关系”就变得立体化,相当于人跳出来重新看自己的经历。此时,双方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首先,人看自己的经历,从叙事的视角便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经历,于是就有了不一样的故事。另一方面,当那个不一样的有力量的故事出现的时候,故事同样会影响到人对自己的感觉,即故事会增加人的自我认同感。

2.叙事的倾听最重要的是要对另一个生命真真切切的尊重

作为一个诉说故事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能够真正的被理解,而最担心的就是再次被对方所伤害。所以作为倾听者,只有做到对倾诉者完全的尊重,才能够让倾诉者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尽量多的说出自己的故事,不必担心会被对方所评判、所指导、所干涉。只有倾诉故事的人愿意敞开说,倾听者才有可能更多的了解这个人,进而对其有更多的理解

这份尊重就是一个谦卑的态度,不拿自己的标尺和自己的认知去要求对方,而是相信对方也在尽自己所能去打理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最在意的东西。或许对方的生活姿态跟我们是不同的,但我们依然秉持着尊重对方所选择的活法,这也是对对方的一份理解。

叙事的倾听是在尊重基础上对对方保有一份好奇。这份好奇也是对对方倾诉的一种感兴趣的态度,会让倾诉者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的,而不是被不耐烦或被敷衍的。

这份好奇是一种真正的想与对方在一起,一种连接的、富有情感的好奇,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好奇。只有真正投入感情,才会真正与对方同频,也才能真正深入对方的内心。

助人者有时容易过于着急,非常想要把自己看到对方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尽快的帮对方解决。但其实不能真正的深入对方,不能真正的理解到对方,对方曾经打结的那些地方依然会固如金汤。你发现有的人会反复的跟你诉说同样的故事,原因就在这里,是你未能真正的理解到他。只有我们深入进去才能带出对方故事的流动。

3.叙事的倾听问话具有巨大的威力。

问话是叙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修的功夫。好的问话不仅能够打动到对方,而且能够促进对方深入的觉察和思考自己。只有促进对方的思考,才能够让对方从体验层面重新思考自己,这才有可能让一个人真正重整自己的生命,看清楚自己在关系中的需求。

可以触发一个人觉察的是来自于他自己的体验,而不是别人把知识告诉给他。如,当一个人特别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关系中的另一个人时,倾听者以下的两种回应所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一种是说:“对方的生活和你不同,也许他也有自己所在意的,这需要你跟他做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另一种是问:“你是希望把你所认为对的强加给对方,还是希望对方能真正的过上好的生活呢?”

显然,后者的问话可以促进对方对自己深入的觉察和思考,这会让对方先对自己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锚定关系中的目标,使其明确下步行动方向。

而前者虽然直接告诉了下一步的方法和路径,但因为不能触发人主动对自己的觉察与思考,这会使其对自己需求的了解以及关系中的目标,都还要再摸索一段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叙事学习共读收获(第9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qp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