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们在老舍纪念馆》书评

《我们在老舍纪念馆》书评

作者: 让梦想起航吧 | 来源:发表于2022-05-13 08:31 被阅读0次

《我们在老舍纪念馆》书评

    这是一本有自己的文章在内的书,所以真的很激动,拆快递的时候有些迫不及待,翻不到自己的文章的时候有些小着急。

    书里的作者都是爱好老舍的人,他们从天南海北聚集到老舍纪念馆里,他们和老舍之间,和老舍纪念馆之间,产生了无数个故事,而这本书,就是讲述了这些故事。这些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牙牙学语的孩童,有青春洋溢的学子,也有风尘仆仆的旅人。在这个宁静的小院儿里,有人感动落泪,有人会心微笑,有人悲从中来,有人立志奋起。

    读这本书,我跟随着四十几位朋友,再次走进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寻访老舍先生生活、工作了16年的足迹,见证《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剧作小说的诞生。

    读这本书,我跟随着四十几位朋友,再次看到老舍夫人胡絜青写的福字,看到1953年老舍夫妇亲手栽植的两棵柿子树,看到老舍先生创作之余解闷的鱼缸,看到那些给老舍先生带来快乐的猫们。

    读这本书,我跟随着四十几位朋友,经历老舍先生的一生:生于立春,故名舒庆春,父亲死于战乱,母亲辛苦抚养,幸得宗月大师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基础教育。之后,老舍先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后又远走英伦五年。抗战兴起,老舍先生用笔从戎。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最后的台历定格在1966年8月24日,那天他向3岁的小孙女郑重告别:“和爷爷说再见!”

    读这本书,我跟随着小编,跨越北京,到英国伦敦,到山东济南,到山东青岛,到四川重庆,再次寻访老舍先生的足迹。

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一段重复最多的话,也是我最喜欢的话,也是老舍先生一生生动的写照,记录在本文最后,与大家共勉:“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劳;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改作的一切,我确是作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附我自己的文章:20170207参观老舍纪念馆

 今天去老舍先生家串门。

   在灯市口地铁站A口出来后,路盲的我居然走反了方向!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家真的不大,但是夫人胡絜青写的福字放在大门口,亲手栽植的两棵柿子树立在院子中央,一口大鱼缸安静地在院子一侧,简单中透露着生活的幸福和温馨。

院子的一面墙上有一个电子显示屏,播放着老舍的生平。当播放到1949年12月9日,老舍先生从美国回到新中国,在天津港,天上飘着雪花,老舍的眼中却热泪滚滚的时候,天竟然真的下起了雪。

 今天天真冷,我在小院子里一面看,一面走动,我看到了老舍对北京的爱,是化在血肉里,言语无法表达的。我看到了老舍对文学的爱,那是一个文学界无名小卒的尽职尽责。可惜后来视频被关闭了,我没有看完。

 在生平展厅,我看到了老舍之死的视频资料,大意是这样的:1966年8月23日,红卫兵们押了老舍等一些人,在太庙的门口,燃烧戏箱子,太阳晒着,火烤着,老舍还被侮辱和毒打,第二天8月24日,老舍告诉家人出去上班,文联的工作人员发现老舍没有来上班,寻找开始了,后来在新街口豁口附近的太平湖打捞出了他的尸体,他的儿子舒已得到的一份证明上写着:舒舍予自绝于人民。火化后,不允许留骨灰,孩子们放进了钢笔和茉莉花。一代文学巨匠含冤而死,他的死给后世留下了未解之谜,但是他的生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院子里的树上写满了人们的祈福,我只想说:“老舍先生,我来看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在老舍纪念馆》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rh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