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的作者渡边淳一,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医学博士,行医多年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
也正由于他是个医学博士有背景的作者,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也对这本《钝感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医学生对《钝感力》的感悟渡边淳一曾在札幌大学附属医院当过多年的整形外科医生,遇到了一位特别喜爱在手术中斥责下属的主任教授。日本的医院,严格实行论资排辈,上司拥有绝对权威,下属被提点、训斥是家常便饭。这位主任教授更是严厉。每当在手术中被主任没完没了的训斥,很多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沮丧、委屈和畏缩。但作者很快发现,主任教授的第一助手S医生,虽然被训斥的最多。但是每次都跟没事一样,除了回答“是,是”,手中的事情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手术中经常的情况是,一边是主任喋喋不休的斥责,一边是助手貌似唯唯诺诺的应答。不仅如此,这位助手更厉害的一点是,在手术中被主任那样斥责,一旦手术结束,他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舒舒服服地泡澡、喝酒,和同事谈笑风生,以惊人的速度把一切不快抛之脑后。相反,也有那种稍稍受到斥责就倍受打击的医生。尤其是那些出生良好,在溺爱中长大,没有习惯被人斥责的医生,一两次的斥责,便失魂落魄,一脸阴沉,甚至有喝了闷酒在外边闹事的。就这样,S医生在训斥中依然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不断近距离地掌握主任教授手术中的要点,后来成为医疗部最出色的外科医生。再后来,S医生当上了札幌一家大医院的院长,如今是名誉董事长。
一个医学生对《钝感力》的感悟在一次同门聚会闲聊中,作者发现S医生依然还是那种风格,不论别人说什么,他还是“是,是”点头而已。那种轻声细气的样子,和过去如出一辙。作者突然恍然大悟,原来,S医生根本就没有怎么认真听人讲话,对方怎么说,他并没有一字一句听进去。如今,S医生已经75岁高龄,却无病无灾,神采奕奕。
S医生能够这么长寿无病无灾,也正是因为他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也就是书中讲的钝感力。
我们临床工作上面对患者经常提到一个心态调整,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就是钝感力。
一个医学生对《钝感力》的感悟钝感力和癌症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什么呢?
从癌症的预防到治疗,以及治愈之后回归社会,在所有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所谓的钝感力。如果拥有出色的钝感力,癌症的患病率会非常低,即便患上癌症,也会无所畏惧。
癌症的成因有很多,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自律神经之说。自律神经是保持身心平衡关系的重要神经。如果经常处于失常状态,人体很容易患上癌症。钝感力可以帮助人保持良好的身心平衡状态,恢复健康。具备有益的钝感力,就是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神经,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这种人总是处于某种程度的安定状态,在应对各种事情的过程中,不会使自律神经变得紧张或反应过度,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也能决定健康。研究发现,癌症确实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深究下去,其实这种遗传性更多表现为性格方面的遗传。具有钝感力的家族,大人如果不拘小节,不太介意琐碎小事,平和淡定,落落大方,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家族的癌症率自然会降低。如果不幸患上了癌症,钝感力强的人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因为他们开朗乐观、态度积极、战胜疾病的欲望很强烈。癌症治愈之后,钝感力仍然会发生作用。因为很多癌症可能会复发。一般有“五年生存率”之说,也就是治愈五年后如果不复发,就算完全治愈。如何度过这五年很重要。钝感力强的人,坚信自己会彻底治愈,凡事都开朗乐观、积极进取,这样一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通畅,也就增加了身体的抵抗力。
一个医学生对《钝感力》的感悟曾任日本红十字协会医院外科部长的竹中文良先生也是癌症康复者,愈后创办了日本健康协会,他指出:“性情开朗、积极进取的癌症患者,治愈后的康复情况也很良好”。
钝感力是一种生活智慧、一种处世态度、一种生存技巧。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钝感力,让十有八九不如意之事迎刃而解,让人生道路走的更远更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