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项活动历史悠久,意义非凡。古今中外通过写作诞生了无数不朽的经典,写作的人呢,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其实历史就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一切发生过的事总会再次发生。就像约翰·R.麦克尼尔的那句名言:“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写作的人数众多,他们的写作规律可以粗糙地分成几种。
第一种:出手就是杀招。像郁达夫之类,年轻人的锐气与热情过于膨胀,通过偷看邻家小妹洗澡也无法发泄,于是尽数倾泻于笔端,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记《沉沦》的轰炸,如同广岛的原子弹,直到今天还有辐射。
第二种:半路异军突起。代表人物是考琳·麦卡洛。这位学医的奶奶不甘平凡,从1974年开始出版小说,在1977年突然放飞了一只《荆棘鸟》,让全世界都领教了这只鸟嘹亮的歌声,直到今天还有回音。
第三种:写到沧海桑田。一辈子写了一本书,一本书写了一辈子。前者如哈珀·李,后者如曹雪芹。哈珀·李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她一生就只有这一本书(续集《设立守望者》由于争议太大不列入考虑范围),这本书在1961年获得普利策奖,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销量超过四千万......然而,哈珀·李在巨大的成功面前选择了退出,不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一沉默,就是半个世纪。对此,她说:“人生有这么一次也就可以了”。曹雪芹大叔(《红楼梦》作者一直存疑,红学界中说法不一,这里取为大众接受的说法)是花了一生的时间来做一个梦,用他的话说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的分量自不必多说,古典小说的巅峰,可惜直到今天还经常被中学生写进作文里。
有一种规律没有提,恰恰是在正常人的思维中觉得最正常的一种:打怪升级。大家普遍认为熟能生巧,作家也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种,所以书也应该是越写越好,呈直线上升状。可奇怪的是,在中外文坛上极少有人是按照这种规律写作的。如徐则臣所说:“能把小说越写越好的作家必然是个自虐狂。”作家也是人,怕疼很正常。
还有一类不属于规律,就是写作能力呈一条直线水平发展,没有多少变化的。没有哪个作家能保证自己始终保持在高水准,让自己的每一本著作都能成为经典(事实上也没有),至于每一本都保持不太行的,那就太多了,多到连名字都点不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