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作为中国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直到今天也依旧影响广泛。但是令我感到不解的是,这样一本针对儿童的“启蒙”式读物,为何还要求如今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们去学习?而《弟子规》中的内容又是否应该全盘地为现代社会所接受?
《弟子规》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但其中并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道理,它所讲述的内容早就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为人们熟知,又何必单独开课学习?授课的老师解释那些长大后犯下错误的人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认真学习这些道理导致的,所以才要大学生们来学习。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每个人都知道,一个高智商高学历的罪犯远比一个莽汉能造成的破坏要大得多,你能说那个罪犯不明白这些道理吗?还是说学校认为现在的这些大学生们连这些都不懂?另外,即便如此,这种“补救”措施是不是也太晚了点?
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总是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对于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弟子规》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呢?《弟子规》作为古代儒家的用来教育晚辈的读物,其中已有很多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在隐私意识浓厚的今天,想做到不违背它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它侵犯了最基本的人权,没有给子女留一点点的独立空间。更不用说像“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么极端的教条了,要是一个人在他父母去世的三年里一直以泪洗面、形如枯槁,那这个人多半是疯了,该送到精神病院去。而且这样流于表面的教条也违反了人的天性,难道哀悼纪念父母的方式还需要别人来教导吗?葬礼究竟是哀悼亲人的仪式还是表现自己是孝子的舞台?真正的悲痛是在心里,如同阮籍,如同王戎。让一个孩子从小就看这种注重表面的死板教条,他究竟会形成怎样的世界观?当他真的想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做结果却被周围人嘲笑阻止的时候,又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弟子规》毋庸置疑地还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有问题的也仅仅是少部分,但既然《三字经》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那么我们能不能少写几篇儿童故事而认真地去改一下《弟子规》,让孩子们能够读到真正的传统精粹呢?不能因为它拥有上千年的根基就对它望而生畏,毕竟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皇帝都被打倒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