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桃梨花落后,举目已是花褪残红,满眼翠色。这么好的春光,到郊外去踏青,放松自己,呼吸新鲜的空气,是多么美的事情。
“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夫子也是如此向往和推崇。
昨晚有课,早晨,在学校里用过早餐,想着上午去图书馆,下午回家。走到图书馆大厅,才发现今日居然闭馆,从一楼到7楼,全部休息。
那就休息吧,于是回老家。在家百无聊赖,看看书,也没什么效率。索性不看了。真是兴味萧然。今天,不应该去野外吗?忽然,想起一首诗: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____王禹偁《清明》
没有花,没有酒,一个人,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一种孤独和寂寞,谁能理解?谁又会在意一个“野僧”的情绪呢?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昨天是寒食节,要从邻家讨来新火,可见诗人是一介寒士而已。
诗人兴味萧然,却能够在凌晨坐下来潜心读书。这个兴味萧然的境界,是我不能相比的。
看来寒士的清明节,读书人的清明节,第一件事还是读书,努力读书。乞来的新火分与读书灯,这是化萧然为昂然,化郁闷为奋斗,化痛苦为力量。于是这盏灯火,犹如前进路上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路。心豁然开朗,另一种“兴味”在心头。这是一种珍惜眼前,努力改变自己的“行动兴味”。
无花无酒的清晨,一个专心致志在读书中度过清明的诗人。
无花无游的清明,一个专心致志阅读《经典常谈》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