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是什么
有人告诉我,要有勇气追寻自己的远方,这理所当然,但是世事并不尽然,比如我向来都有远方,却总是莽莽撞撞,最后灰头土脸,还好这里有一席之地,可以暂时歇脚。
比如说,我已经开始准备在公众号里面写金融学课程的思维导图和笔记摘要,但是国庆节的计划毫无意外的搁浅了。我就只好继续写这种没有营养的文字,上一次我写完喜欢的两个人之后,内心很久都没有平静,所以补充了一篇自己读自己文章的读后感。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温习王家卫的电影,看朋友推荐的《请回答1988》,见俨然已经越来越少的朋友。在此之前,我还计划再去一趟庐山的东林寺做一个星期的义工,事情当然也没有成,那是一个我十分熟悉的远方, 但是已经变得有点不敢触碰。
要是我把我内心里面所有对生活的想象都一一说出来,可能会显得异常斑斓,要是我把生活里面的实际状态,不计详略的一一写来,基本都是让人唏嘘。我最近总是记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巴菲特让一个年轻人写下25个自己的目标,然后圈出自己最想做的5件,剩下的20件事情,你要像躲避瘟神一样的躲避他们。这个故事让人恍然大悟,但是我从来没有试过,躲避剩下的20件事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乔布斯有一段演讲在以前的文章里面经常引用,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乔布斯是那么多企业家的偶像。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可以做另外一个练习,就是写下那些曾让你无比触动和启发,但是至今想来,却从未做到的句子。不用想,肯定会超过100条。对于我,排名第一的应该就是第二句,我压根就没有搞明白,我内心的声音是个啥。
老师和学生
我现在对外出旅行暂时性丧失了好奇,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甚至也开始不看小说,这也很容易做到,但是假期里面码字写书,英文原本书一本本看下去,我却几乎做不到。这是李笑来在文字里面透露出来的东西,最近我又看到以前的文字说,吃东西和交朋友,带好朋友去吃好东西,是生活里面重要的事情。我又恍然大悟了一下,怎么以前没留意到这句话,不过,这对我来讲也挺困难,我向来对吃没有太多的要求,朋友也少。
所以,很难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究竟有多大影响。我知道的是,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其他,如果有什么话让你若有所思并且笃定躬行,最终有所成就的时候,相信我,那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力量,其他人只能激发。如果毫无所成,甚至一败涂地,那也是你自己的决策和践行的偏差。试图通过别人的言语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是一个很让人丧气的举动,可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能隐约感觉到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恩,我就是这么理解李笑来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
大海和沙漠
喏,又扯远了。我想说的本来是大海和沙漠。
是这样的,我现在对外出旅行暂时性丧失了好奇,在我再一次对旅行重新燃起热情之前,我需要回忆一下对旅行的一点印象,这一点印象就是大海和沙漠。
对于沙漠的印象来自7年以前,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在咖啡店点了咖啡,很苦,对面的女孩聊起敦煌,我一脸的淡定,看到了沙漠的照片,内心里面毫无来由的都是向往之情。我总觉得,她对黄色沙土或许有着某种情结,因为后来又去了埃及,那个时候博客和豆瓣看多了,加上那张照片的影响,让我就觉得文艺=旅行=沙漠=西北。这是一个奇怪地等式。就跟在七堇年的文章里面向往北方一样,我对西北的沙漠并没有产生更加浓烈的感情。以至于我重新翻看《东邪西毒》,看到漫天黄沙的破旧客栈里面,黄老邪给欧阳锋带来一坛可以忘掉过去的酒的时候,我没有觉得有多么动人,反而会想,当初是怎么喜欢上王家卫的电影的呢?仅仅是因为这电影里面的台词动人吗?直到我看到《一代宗师》我才大概明白,大概除了台词以外,还有电影里面看似激荡但又万分克制的情感。
我说的大海就是海边,如果有什么亲身体验让我一直印象深刻地话,那就是夜里海浪的声音,这是曾经有过的独自旅行中,给我慰藉最大的东西。
就写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