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唤醒。
不是不会,是没有发现自己会。看到了新的信息。
第二步:观察。
换一个角度对这个题目进行审视,找到解决题目的关键信息,唤醒相关经验。
我们的目标:让自己看见该看见的信息,让他唤醒埋藏在头脑深处的经验。
从头读一遍,变换不同的方式去读它默读,摇头晃脑的读,带有夸张表情的读,甚至倒着读。
(抠字眼式,咬文嚼字式读,特别是已知条件和关键信息,然后充分联想)
若还没思路,闭上眼睛,脑海中还原题目信息,大约五分钟作业然后再看原题看看有什么忽略的地方。以上过程可以重复三遍。
第三步:整合。
1.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这个题目,可能考查什么?哪些是关键信息,可以怎样突破或者尝试。属于什么类型的题目,这一类的题目通常的思路是什么?
2.从设计者的角度看问题,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题目,如何设计的,考查什么?遵循怎样的思想或者运用什么方法。有什么陷阱?
第四步;生发
罗列信息,对每个信息的源头进行揣摩,尽量回忆或者阅读相关内容。从定义中来,回到定义中去,找到源头。能够对信息进行自我建构和解读。
结合阅读,我的思考:
对于数学。要逐个条件的解读,联想相关知识,反复阅读,尽最大能力的去对每个条件获得结论进行罗列。比如由条件一我会获得什么结论,增加条件二我又会获得什么结论?以此反复。
遇到不会的题目,首先根据关键词看看相关知识点自己是否明确,否则需要查看相关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是方法工具或者思想层面,但是解决后一定思考,最初卡点在哪里,我是如何突破的?
以上可以作为一个命题,让学生讨论,遇到不会的题目我如何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