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时:102分钟
· 进度:第02章《稳定特质:幸福的人总有形似之处》与第03章《自由特质:跳出对自己的固有认知》
要点总结
1. 人格建构中的“五大人格特质”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
“五大人格特质”包括“尽责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与“外倾性”。越是主动秩序与规则,尽责性越高;越在乎别人的感受,宜人性越高(已被证明,催产素水平与这一点密切相关);对环境中的消极信号越敏感,情绪稳定性越低;感受事物的能力越细腻,开放性越高;个人的唤起水平越低,外倾性越高。它们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a. 具有遗传基础,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
b. 每一个特质都是连续变量,会因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
2. 左右我们日常行为的三个来源是什么?
我们的日常行为受三个来源的左右,分别是“生物来源”、“社会来源”以及“特殊来源”。“生物来源”被看作是左右行为的“第一性来源”,指由先天基因以及生理需求产生的影响;“社会来源”为“第二性来源”,指所在社会与文化系统的带来的影响,比如节日、风俗等;“特殊来源”则指由个人计划引发的影响,比如一个人要达到的事业目标。
3. 为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具备自由特质的人——拥有自由改变人格的能力?
构成人格的五大特质是一个动态变量,而非确定不变的常量。这是与传统人格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科学家”,在不断地探索与外界交互的方式,并积极地进行着自我调解。如果我们可以识别出影响自己行为的三个来源,就能够更灵活地通过主动调节自己的五大人格特质水平,来建议更具有适应性的自我人格构建,让自己拥有更加自由幸福的人生。在主动调解之前,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a. 动力是什么?
b. 能得到什么?
c. 对应的代价是什么?
4. 长期持有自由特质要注意些什么?
长期持有自由特质——即主动调节自己人格特质,则意味着与影响行为的三大来源之间的博弈,比如压抑第一性生理上的自动需求。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长期持有自由特质,则会带来身体与精神上的损害。这里有三个方式,可以帮助处理这个问题:
a. 离开不合适的环境,以全新的方式开始生活;
b. 在不合适的环境中创造可以进行自我充电的小生境,从而为改变环境提供持续能量;
c. 制定“自由特质协议”,来减少摩擦。“自由特质协议”并不是指真的协议,而是一种非正式的保证。通过它可以与家人、朋友达成共识,让他们能够认识并理解到,在你不得不表现出另一个自己之后,可以进入到一个属于你的小生境中进行充电。比如在商务应酬结束后可以不用立即回家,而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先休息。
个人感悟
我认为“五大人格特质”给了一个更加动态地去观察以及调节自身状态的一个非常实用的视角。书中有对一个的自我检测题,每个人都可以迅速地找到自己对应的分数。这个方式的巧妙点就在于,不管你什么时候再次测试,你只会留意分数的高低变化,而不用因某方面特质发生剧变而陷入困扰。
文中作者用很早之间企业间流行的人格测试进行了对比。相信很多朋友应该也做过,结果是你会得到四个字母,比如“ESFJ”(代表“外向”、“感觉”、“情感”与“判断”)。这套由迈尔斯·布里格斯创建的,被称为“MBTI”的人格测量方式建立在精神病学家卡尔·荣格的理论之上。其实截至目前在国内的很多企业依然非常流行。在我的记忆中,自己从大学毕业之后至少做过五次。它的问题也在这里——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虽然专业的培训师会给你对应的解释,但确实对自我改进没有实际的帮助。我与书中的真实案例一样,在看到自己截然相反的两次评测结果后满脑子疑惑。这种疑惑不仅推动着我从回忆中找到改变的线索,还让我丢失了原本对未来的判断。
也许这“五大人格特征”依然不是最准确的维度,但却是目前对于监控与调节自我,甚至分析周围环境最具操作性的工具。比如“外倾性”这一点来说,一个人是否更加外向或者内向,首先是基因决定的,而且这一点可以通过著名的“柠檬测试”来进行检验。如果你特别想知道坐在你对面的这个看上去温文尔雅,没有太多话的新朋友是不是真的内向,还是主动地进行了自我克制,就可以说服他来完成这个实验。心里学上有一个词叫“唤起水平”,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程度。外向的人的唤起水平很低,平时需要很大的刺激能才让他有所感受,所以同样的柠檬对于这类人来说,唾液分泌量会明显少于内向的人。这也说明为什么外向的孩子更喜欢时不时被打击一下,因为这样才会让他们有所感觉,也造成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积极主动的结果。内向的人则相反,一个安静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已经很有感觉了,足够了。所以,一个对外界认知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来说,冲突与误解会如影相伴,除非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对方世界的样子。
你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和明天会一样么?那么你关心的那个人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