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其实对这段故事的解读有以下三个版本:
版本一:诸葛亮智取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高手,高手对于明局是自动忽略的,他们的较量就是暗局的较量。
明局:这是一座空城
暗局:城内设有埋伏,诸葛亮气定神闲在城楼上抚琴,为了诱惑司马懿攻城。
司马懿的行动:司马懿反本能的思考,既然诸葛亮设下了伏兵,那我就偏偏不中计,赶紧撤兵。
结果: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司马懿大军挡在了城门外,且让司马懿撤退。
版本二:司马懿看穿诸葛亮底牌
司马懿看出了其中有诈,诈中又有诈,这个空城计不过就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
明局:城是空城,诸葛亮是虚张声势。
暗局:因为有诸葛亮,司马懿才有价值。一旦他把诸葛亮消灭,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可能这一场胜仗打完之后,他就立即回到牢里。
结果:司马懿撤兵,保全自己地位。
版本三:诸葛亮是大赢家
诸葛亮之所以设这个空城计,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的处境。
明局:城是空城,司马懿要攻城
暗局:司马懿既要打诸葛亮,又不能把他消灭,司马懿要养寇自重,维护自己的生态,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结果:司马懿撤兵,且得到了一个在曹睿那里说得过去的理由,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成功保城。
这个故事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为什么说高手之间的对局不是在对明局而是在对暗局,是局中有局,层层迭迭的暗局。
真正的赢家就是在层层迭迭的暗局当中,掌握着真正底牌的那个人。这个故事又一次验证了我们前面说过的,竞争既是实力的竞争,更是格局的竞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