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非常发达,给我们的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便捷。
从阅读来讲,也似乎是知识的普惠时代。在古代,知识往往是士绅阶级和士大夫的专利,大部分民众对知识的获取都是士绅阶级的日常口头教育。
现在阅读已不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前人蔑视的引车卖浆之流也随时随地可以阅读,在地铁拥挤的车厢里、在午后休息的工地上。
但是知识的浅表化非常严重。何为浅表化,就是很多知识浮于表面。
打个比方,以前要问你李白诗歌的特点,古人非得读完李太白全集,并细细体会揣摩才能总结出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太白果真是豪放。
而现在,只要百度一搜,直接告诉你李白的诗歌特点是豪放,可究竟豪放在哪里呢,却没有深入的思考?
除了浅表化以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碎片化。
现在人都称其为碎片化时代,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仿佛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知识。且不必说碎片化时间里面有多少是在学习,还是在刷抖音,碎片化学习且存在一些问题。
知识碎片化的情况更为严重。过去获取知识大多来于书本,书本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或事实依据,这种知识往往系统完整,而且还具有逻辑上的连贯性。今天,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术研究,我们都不必积累大量的知识,更不必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什么知识都可以“谷歌”“百度”,什么材料都可以去文献检索。
无须穷经皓首,无须强闻博记,无须学识渊博,在生活与研究中照样畅通无阻,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潇洒无忧。只要你会“谷歌”,会“百度”,会搜索,无知可以显得有知,不学也可以显得博学。
我们既难以认知哲人理论体系的深刻严谨,也难以体验诗人情感的博大崇高,甚至无法感受艺术作品的细腻美妙,因而,认识会越来越浮浅,心灵会越来越荒芜,审美会越来越庸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