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思考是什么塑造了一个人,从纯净的婴儿到世俗成人的样子?
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环境导致?从这一章的学习中,我好好觉察了我与母亲,我与女儿之间的养育关系。
我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是不安全依恋中的回避型依恋。从姐姐的描述中,我从小就爱哭爱闹,没有喝过一口妈妈的奶,是她用小米糊糊喂养大的。
我记忆中没有与母亲一起睡觉的情景,只有四五岁跟着父亲睡觉,脚那头睡着双胞胎哥哥印象。
母亲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充满爱意。尽管母亲脾气暴躁,从小对于我们兄弟姐妹不是打就是骂,但从来没有看过母亲与父亲吵架的情景。
母亲暴躁的情绪,以及对于孩子无端的抽打与谩骂,使得哥哥姐姐无论时青春期还是成年后,与母亲的关系都是疏离的状态。他们很多心事不与父亲母亲叙说,而选择与叔叔婶婶去说。
而我一直忠诚地守在母亲的身边,我依然记得我经常奔跑叔叔家,看到哥哥姐姐坐在叔叔家堂屋里,与叔叔婶婶谈笑风声。我对于那时母亲的情绪没有深刻的记忆,只记得家里经常就是父亲在灶塘里添柴禾烧火,母亲在灶台上忙碌,絮叨,而我就坐在一旁。
反观女儿与我之间的依恋关系,不可逃脱的宿命,我无法忍受女儿对于我亲密的依恋,从一岁多开始逃避到三岁多回归,又从她十四岁时开始逃避,到十六岁时开始回归,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以及我坚定要改变自己的意愿,必须把那些代际遗传终结在我与女儿之间,我不想看到女儿与她的孩子再重复。
母亲对于我们的养育方式是非常粗鲁的。因为劳动以及生很多孩子的缘故,一到狂风下雨,母亲不是腰酸就是背痛,躺在家里哼哼,整个家里笼罩着阴郁的气氛。这也是多年以后,我坚持运动的原因,我讨厌母亲病恹恹的样子,更讨厌母亲身体不好时无端发脾气,骂人的样子!
童年的我非常调皮,不听话。白天抓不住我的母亲,经常在早上拿起绳子或鞋子抽打正在睡梦中的我,睡的萌萌顿顿的我,惶恐的从床上蹦起来,贴着墙从床这头串到那头,然后跳下床,奔跑逃出去。
我就是在母亲专制与忽视养育中,以超强的力量反抗,不断寻找适合自我成长的方式,顽强地生长!
当有了女儿,我就想把最好的给女儿,不想女儿走自己的弯路,一会儿专制,一会儿宽容,又一会儿忽视。青青期的女儿,以她超强的生命力量进行叛逆般反抗,一场轮回大戏上演了!
感谢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让我偶然接触到心理学。从经济学到管理学,从哲学看到宗教,又开始心理学的学习,终于让我看到了别人,又看见了自己,那个受伤的孩子!
在疗愈的路上,我终于与劳碌一生的母亲和解,我拥抱了那个自己十几岁失去从母亲,三十多岁失去大姐,自己一生担当大姐与姥姥的角色照顾姥爷与小舅的母亲,那个内心曾经伤痕累累的小孩,我也拥抱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