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经济学的真正目标就是:努力了解我们到底如何运作,更充分的观察我们的偏见,这些偏见如何影响我们,然后才有希望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决策----对社会科学家来说,实验就好比显微镜和镁光灯,可以把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复杂多样的各种力量放大、照亮。实验可以把人类行为,分解成一个一个的镜头,把每种力量单独提取出来,放大开来,做更加详尽和细致的观察,让我们明确无误的检测我们行为的原动力,更深入地理解我们自身偏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细微差别。
2、无论正面还是负面,要吸取工作的意义其实非常容易。如果你是一个经理,诚心想破坏与雇员的积极性,只要毁掉他们的劳动成果就够了。如果你想做的巧妙一些,对他们的劳动成果不闻不问也可以。相反,如果你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和你齐心协力,那么你必须重视他们,重视他们的工作,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
3、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环境,那么作出的决策有可能就会产生自我羊群效应,就需要特别谨慎,尽量做出最好的选择。我们立即做出的决定不仅会影响当时发生的事情,还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关系一系列的有关决策。
4、如果我们处在情绪控制下什么都不做,就不会产生短期或长远的危害。但是,如果我们对情绪的反应是莽撞地做出决定,那么我们不仅会为随之而来的后果感到懊悔,还会创造出一种长久的决策模式,他将持续地误导我们。所以,不管是划船时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遇事学会先冷静下来,再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对我们才是有利的。否则,我们的决定将来一定会碰壁。
5、面对事情时,一定要判断一下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情绪反应:假如你觉得犹豫不决,你就应当毫无犹豫的接受这一要求;相反,假如因为做不到而使你觉得如释重负,你就应该拒绝这一要求。
6、真正的进步和真正的快乐来自冒险,来自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来自各种生活体验。习惯让我们不经深思熟虑而自动行事,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将有助于我们采取更为得体的行为。
7、真正的利他主义在于允许善行发生在陌生人身上。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甚至当别人因此获得荣誉的时候。这种观念的调整并非易事,如果你做到了,善行就会接踵而至。
8、人,天生有道德追求和道德约束,这实在好比是天使,制约着我们去犯罪。但人又总是有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冲动,这好比是魔鬼。人,就这样在毅力之间挣扎、冲突。我们每个人在欺骗时都有个度,只要没有超过这个度,我们就不至于有“罪恶感”,我们就都有可能会欺骗。金融危机的爆发不见得是有个大坏蛋从中搞鬼,也可能是因一群正常人集体性不诚实导致的严重后果。
9、当人们对规则的解释众口不一时,当有“灰色地带”存在时,当人们可以自行评定自身行为时,即使被认为是很公平且值得尊敬的运动,也难以抵御欺骗的诱惑。人们的世界观一旦受到影响,想要突破这些利益冲突就会很难。
10、当人们知道结果有利于他人时,人们就会做出欺骗行为,即使我们并不认识这个受益的人。这样看来,即使是利他主义也有阴暗的一面。实验表明:欺骗行为的背后有两种动因在起作用。当团队成员从人们的不诚实行为中受益时,这种利他的倾向使人们的欺骗程度加大,但直接监视能减少不诚实行为,甚至将其完全排除。所以,利他主义能提升欺骗程度,直接监视能减少欺骗程度,但当团队成员有机会,彼此交流并受到监视时,利他主义的影响就会大于监视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