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投资决策都很难做到让自己满意,我如何做到帮他人做出满意的决策?我相信,抛去一些“幸存者偏差”,大多数人——哪怕是所谓的牛人,在关键决策上也极有可能是差强人意的。这点可能会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常识。那么,在实际投资中我应该集中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决策,让自己的精力回归到自己的身上,优化、迭代自己的决策系统,这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这里必然又衍生出一个矛盾:很多朋友刚进入这个市场,他们需要决策上的建议。(给他人做决策的困难,除了上述我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是非常专业的工作:要考察对方的资产情况,风险偏好,投资规划等等。且不说我并不具备这样完整的能力,我连应付N个人的精力都没有。)我认可并相信定投策略对多数人是可行的,但是大家未必就信服,也想更进“定投”一步。
这些矛盾的存在,就有了我成立基金的理由:我以我能够驾驭的投资框架参与这个市场的投资活动,并帮助大家解决改善财务状况的需求。当然,亏损的可能性不低。
设立基金的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化零为整,正规化,操盘人。
基金的劣势:操盘人,系统性风险。
优势
化零为整
如果仍然按照现在这样的方式去运作,我估计我大量的精力要花在“解释”上:向N个人去解释项目如何,为什么布局这个;为什么这么操作;甚至解答一些基础性的问题…… 个人精力非常容易被消耗掉,特别是关乎到“钱”这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上。统一在一个基金里,我个人的精力就可以省下很多,集中精力去运作资本。
对于投资人,这方面的好处也是显然的:有了这个基金,就完成这个市场的资金配置。有人帮你在这个高信息密度的市场打理,你可以转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正规化
成立基金,就是迈向资本正规化运作:会有审计、会有月报等等。我想,这也是个人运作资本的必经之路吧:规模化,就需要“基金”这个模式了。
但这个基金会是非常封闭的,譬如只公布净值情况,而仓位情况为了不影响操盘可能会事后才公布。
操盘人
某种意义上,行情不等人,这不是制造焦虑,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来到金融市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赚钱”是第一位的。一个有经验的、有结果的行业老人在这个市场上就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个基金对新人就有了更为实际的意义:一边把钱赚了,一边提高认知。
投资,真枪实弹,实战经验可能是我们更为看重的东西。
劣势
操盘人
我操盘过几个短期项目,运气好,都赚了不少。这个身边朋友可以为证。对于“短平快”的项目,我有一定的信心。但这次的基金,我是想长线的,比如锁定期4年。这个我“光有信心”,过往没有操作过,就没有“结果”来佐证。我现在仍然是单兵作战,背后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团队,这也是这个基金的短板所在。我的学习能力,投资能力都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这些对基金的运作也会带来影响……
当然,还有其他隐患:比如我去高原登山,挂了呢?(这个应对方案不是太难……)又比如,当运作他人资金规模上去后,我的心态波动会不会更大呢?如此等等吧。
系统性风险
化零为整成为基金,那么资金就更为集中。这个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个更明显的差别:系统性风险过高。没有人会怀疑深交所会跑路,但这个市场的龙头交易所,也没人敢说它一定不跑路的——当年的龙头交易所,就倒闭了…… 我单举交易所为例,这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可见一班了。
资金集中为基金,显然也在扩大这方面的风险敞口。
权衡利弊
在金融市场上,再大的风险,只要资金配置得当也是无妨的。譬如,眼前就有一个项目,大家都觉得不靠谱,风险极高。可是,我拿出闲钱的千分之一参与又何妨?同样的,这个基金有它的优势,它的劣势,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思路去解决。参与的人需要有风险投资经验,参与人的投资意向上再做严格把关,我相信能把这个弊端进行一定程度得消解,使得这个基金可以平稳得运作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