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好文
《回窑诗话》|意象(39)

《回窑诗话》|意象(39)

作者: 小茉莉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22:45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

    第二章 意象

    一、意象学说概述

    (一)孕育:上古—曹魏

    2.“意象”概念和意象学说的产生

    正文见《回窑诗话》|意象(38)

    注释:

    二、易象简释:

    (一)汉易与宋易

    易学分“汉易”与“宋易”二种,这里主要讲汉
    易。汉易以象数为主,汉代易师都有自己
    的体例。宋人治易则不同,他们不需体
    例,一卦一爻,人人可以作文。

    (二)周易简说:

    根据传统的说法,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爻辞(或说周公旦作爻辞),由是成书,后来儒家再作“十翼”(或称“易传”),这就成为后世的流行本。在这里面,其实已经有象数,伏羲所画的即是象,卦辞与爻辞所演即根据象与数,这里所谓数,是指自然的数,不是后来易家自行成立的数,所以通俗来说可以说是定数。用卦象与自然之数来测度人事及自然现象,于是便成为卦辞与爻辞,也即是说,卦辞爻辞是根据象与数,用之以占筮。

    (三)易分两派:

    儒家以前阴阳家如何说易,现在已无完整的文献可征,但从先秦阴阳家的学说,以及西汉的《易纬》,大概可以猜测得出来。他们占验时多重卦爻象,而不深究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联。然而一旦深究象与辞的关系,则可以涵盖天、地、人,万事万物无所不包。是故儒家作“十翼”后,易学就可以分成两派,一为传统的阴阳家易,一为儒家易。

    秦始皇焚.书,对阴阳家的书不禁,因此儒家易也就可以保存下来,反正儒家易者亦通占.筮,所以保存“十翼”并非难事。汉兴,儒家易亦同时复兴,由田何开始,传至施雠、孟喜、梁丘贺三家,经历了大概一百五十年左右,其间人才鼎盛,然而其后治易者又采阴阳家之说,用以说象数。自汉宣帝时代,象数易即崛兴,开先河者为儒家易的孟喜,孟喜改变师法,为当时的人所非难,不过,即使孟喜采取阴阳灾.异之说,但他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儒家易的思想,所以他便与阴阳家不同。由是孟氏易不能说为阴阳家易,只宜称为象数易。

    孟喜而后,象数易又发展成为派别,除孟喜外,尚有焦延寿与京房一派、费直一派、高相一派,共为四大流派。此中费直一派实在仍然是儒家易,象数的成分不多,今存世只有一篇说“分野”,即是说十二宫与值二十八宿。

    及至东汉至三国,著名的象数家还有马融、郑玄、荀爽、虞翻、王肃、蜀才(范长生)诸家,各自成立易例。至今只有郑玄、荀爽、虞翻三家保存的易例尚多,其余诸家便只留下零星的资料。

    象数易至魏伯阳用《周易》说炼内丹,王弼扫除象数尽说义理,便可以说大为没落了,后代易家于是便有义理易的学派,由于这派说义理,人人可说,所以被人讥为“作文之体”;此外还有道家易,牵涉入内丹与外丹之中而以内丹为主。

    (四)卦象与爻象:

    《易》象数之学实由儒家开始。在先秦,《易》掌握在占.筮家之手,因此便由阴阳五行联系卦象、爻象而作占.筮,这时的《周易》比较驳杂没有形成一个中心思想。儒家吸收了占.筮家的象数,用儒家的“中和”、“中正”思想来加以整理,由是便有了“儒家易象数”,在“十翼”中,便成立了许多象数易例。所谓“易例”,有如代数的公式、几何的原理,它是说《周易》象与辞的基本法则,依此法则,即可说明象与辞的关系。

    所以〈系辞传〉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啧,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由见物象而成卦象爻象,再由象的变动来成立卦辞爻辞,用来占断卦爻之动宜与不宜,同时用之以行于国事(行其典礼),可见儒家对象数的重视。

    (五)现代人对《易》的理解:

    读《周易》须明象数。数通于象,《周易》的卦、爻辞即依象而成立,〈系辞传〉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这已经说得很白。唯近代却有学人不信,硬说卦、爻辞与象无关,那便是“疑古”之弊,想学《周易》的人,实在不必依从这一偏之见。

    所以读《易》须先明象数,再由象数来理解卦、爻辞的依据,这是最平实的读《易》方法。若想走捷径,依着今人的解释去读卦、爻辞,于是辞与象脱离,学者所能得到的便只是一段一段支离破碎的概念,无法理解全卦的主题。

    声名:

    以上与易相关的资料主要是用来说明诗歌中的象或是易象的。所用资料和观点不代表个人看法。另外,《易》还可用做他途,本文仅限引用资料对易象做点说明,用于他途者其与本文无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窑诗话》|意象(3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whedtx.html